托勒密

  古羅馬地理學傢、天文學傢,曾譯托勒玫或多祿某。約西元90年生於埃及的托勒馬達伊。曾在亞歷山大城居住和工作,168年去世。

  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學大成》(13卷),是根據喜帕恰斯的研研究成果寫成的一部西方古典天文學百科全書,主要論述宇宙的地心體系,認為地球居於中心,日、月、行星和恒星圍繞著它運行。此書在中世紀被尊為天文學的標準著作,直到16世紀中哥白尼的日心說發表,地心說才被推翻。另一部重要著作《地理學指南》(8卷)是古希臘有關數理地理知識的總結,主要以馬裡努斯的工作為基礎,參考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資料撰成。第1卷為一般理論概述,闡述瞭他的地理學體系,修正瞭馬裡努斯的制圖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歐、亞、非三大洲8100處地點位置的一覽表,並采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緯度和經度網,把圓周分為360份,給每個地點都註明經緯度坐標。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圖和26幅局部區域圖組成,以後曾多次刊印,稱為《托勒密地圖》。

  托勒密認為地理學是對地球整個已知地區及與之有關的一切事物作線性描述,即繪制圖形,並用地名和測量一覽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學指南》中采用瞭波西東尼斯錯誤的地球周長數字,又在繪制陸地向東延伸中增加瞭誤差。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為一片連續不斷的陸塊,中間包圍著一些海盆,並在地圖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還存在一塊未知的南方大陸(見古希臘羅馬地理學)。直到18世紀英國探險傢J.庫克的探險航行,才消除這個錯誤。他在《地理學指南》中還提出瞭兩種新的地圖投影:圓錐投影和球面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