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學傢。浙江嘉興人,1911年2月25日生,逝於1992年8月28日。193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生院。先後在輔仁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任教。1940年起歷任浙江大學副教授、教授,復旦大學教授兼歷史系主任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和名譽所長,並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地理學會發起人之一。1934~1936年協助顧頡剛發起成立禹貢學會,創辦《禹貢》半月刊,推動瞭中國沿革地理和歷史地理學的發展。1955年開始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8冊,1982~1988),它以歷史文獻資料為主,吸取瞭考古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當今內容最為詳確的中國歷史政區地圖集。還先後擔任《辭海·地理分冊(歷史地理)》(1979)和《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1982)主編。對中國歷代疆域、政區、民族遷徙和文化作瞭大量研究;對黃河、長江水系、湖泊、海岸變遷有精辟見解。1982年前的主要論文已編入《長水集》(1987),還發表有《論五藏山經的地域范圍》(1982)、《海河水系的形成和發展》(1986)等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