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N.J.斯皮克曼在陸心說基礎上提出的關於邊緣地帶的政治地理學學說。在1944年出版的《和平地理學》一書中提出。

  斯皮克曼認為陸心說的內新月形地帶,即心臟地帶周圍的外緣地區擁有大量的人口、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業資源,而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自然環境比較嚴酷,人口稀少、經濟落後,所以他認為主宰世界的關鍵地區不在心臟地帶,而在這個內新月形地帶,他稱之為陸緣地帶(邊緣地帶)。他還認為陸權國傢無法壟斷歐亞大陸腹地,而陸緣地帶國傢如如果聯合起來,則可通過天然通道進入心臟地帶。斯皮克曼仿照H.J.麥金德提出戰略名言:

   誰控制陸緣地帶,誰就能統治歐亞大陸;

   誰統治歐亞大陸,誰就能控制世界。

  斯皮克曼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和日本的軍事推進是想統一陸緣地帶的嘗試。其陸緣理論反映瞭德國失敗和蘇聯強大的事實,並為瞭適應美國遏制蘇聯的全球戰略而提出的。在戰後世界大國外交政策中可以看到陸心說和陸緣說影響的痕跡。陸緣地帶作為陸權國傢和海權國傢的接觸地帶,是爭奪激烈的地區。而在兩個或多個敵對強國或國傢集團之間,一般存在著一個起到緩沖作用的國傢或地區,稱為緩沖地帶。

  實際上,陸緣地帶在歷史上和現在都是世界上政治最破碎的地帶,而且陸緣說未考慮制空權(尤其是洲際發射物)及其對全球戰略的影響,未考慮邊緣地帶內部地理差異很大。因此陸緣說今天已被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