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物理學傢。1818年12月24日生於曼徹斯特附近的索爾福德的一個啤酒廠廠主傢庭,1889年10月11日在塞爾逝世。

  焦耳年青時曾向英國化學傢J.道耳頓學習,並在他的鼓勵勵下決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開始,他研究電學和磁學方面的問題,1837年發表瞭關於這方面的論文而引起人們的註意。1840年12月,他在英國皇傢學會上宣讀瞭關於電流生熱的論文,提出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定律;由於不久Э.Χ.楞次也獨立地發現瞭同樣的定律,而被稱為焦耳-楞次定律。

  焦耳的主要貢獻是他鉆研並測定瞭熱和機械功之間的當量關系。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論文《關於電磁的熱效應和熱的功值》,是1843年在英國《哲學雜志》第 23卷第3輯上發表的。他用磁電機發出的電流通入導體以產生熱量,比較在通路時轉動磁電機所作的功,和在斷路時所作的功之差,與所得的熱量來決定熱功當量的數值。後改變測量的方法,將壓縮某定量空氣所需要的功與壓縮時產生的熱量作比較。又根據水通過細管運動放出的熱量來確定熱功當量。不久,改用轉動水輪推動流體摩擦測定熱功當量的新方法。不僅用水作實驗,還用鯨腦油進行實驗。盡管所用的方法、設備、材料各不相同,結果都相差不遠;並且隨著實驗精度的提高,趨近於一定的數值。最後他將多年的實驗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傢學會《哲學學報》1850年第140卷上,其中闡明:第一,不論固體或液體,摩擦所產生的熱量,總是與所耗的力的大小成比例。第二,要產生使1磅水(在真空中稱量,其溫度在50~60華氏度之間)增加1華氏度的熱量,需要耗用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的機械功。他精益求精,直到1878年還有測量結果的報告。他近40年的研究工作,為熱運動與其他運動的相互轉換,運動守恒等問題,提供瞭無可置疑的證據,焦耳因此成為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者之一(見焦耳熱功當量實驗)。

  1852年焦耳和W.湯姆孫(即開爾文)發現氣體自由膨脹時溫度下降的現象,被稱為焦耳-湯姆孫效應。這效應在低溫和氣體液化方面有廣泛應用。他對蒸汽機的發展作瞭不少有價值的工作,還第一次計算瞭有關氣體分子的速度。

  1850年,焦耳被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人們為瞭紀念他對科學發展的功績,將能量或功的實用單位命名為“焦耳”,現行國際單位制(SI)仍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