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丁燮林,1893年 9月29日生於江蘇省泰興縣,1914年赴英國伯明罕大學攻讀物理學,獲理科碩士學位。1919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物理學系主任兼理預科主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並三次代理中央研究院總幹事。中華人民共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文化部副部長、中國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主任等職務。1974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

  丁西林早年以熱電子發射的實驗直接驗證瞭麥克斯韋速度分佈定律,其結果在 1921年發表於 Proc.Roy.Soc.A(後來葛正權又用分子註做瞭同樣的工作,其結果在1934年發表於J.Frank.Inst.)。

  丁西林在擔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長時,對重力和地磁作過多方面測試和深入研究,建立瞭中國自己建造的第一座地磁臺;他在聲學方面也有研究,曾改進瞭中國樂器(如笛子)的制作方法。他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認真負責,曾大力整頓和充實瞭物理實驗室,聘請著名科學傢到北京大學任課。當時的理科畢業生,不少成瞭現在的著名科學傢。

  丁西林關懷中等學校的物理教學工作,在中央研究院任職期間,曾主持由儀器工場制造過600套高中物理實驗儀器和3000套初中物理實驗儀器,並親自編寫瞭實驗講義,分發給全國各初高級中學。這些工作對全國中學的物理教學,特別對中學物理的實驗,起瞭開拓與推動作用。丁西林還是一位著名的文藝傢,是中國話劇的創始人之一,曾創作瞭不少優秀的話劇劇本。

  丁西林在文化部任副部長期間,曾兼任北京圖書館館長和中央自然博物館籌備委員會主任。1950年被選為中華全國科學普及協會副主席,1958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協會(後改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對科學界的團結組織工作和普及科學知識都有不少的貢獻。他還對中國文字改革,特別是對漢字檢字法進行過長期的研究,所提出的漢字編號法經改進後已獲得國外專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