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實驗物理學傢。1891年10月20日生於曼徹斯特,1911年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後又在柏林大學和劍橋大學深造。1923~1935年在劍橋大學任教。1935~1948年任利物浦大學教授。1948年起任劍橋大學戈維爾和凱爾斯學學院院長。1927年當選為英國皇傢學會會員。劍橋、牛津等許多大學都授予他榮譽學位。1945年被封為爵士。他是E.盧瑟福的學生和親密的同事。1974年 7月24日逝世。

  查德威克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學的實驗研究。1914年他是個學生的時候,首先發現β射線能譜是連續的。1920年他通過鉑、銀和銅核研究α 粒子的散射,直接測出瞭原子核的電荷,從而完全證實瞭盧瑟福的原子理論和關於元素的核結構以及核電荷數與元素的原子序數相等的結論。

  查德威克對科學的最大貢獻是他發現瞭中子(見核子)。1930年德國的W.W.G.博特用氦核轟擊鈹觀察到一種穿透性很強的輻射,當時稱之為鈹輻射。其後,約裡奧-居裡夫婦用這種鈹射線轟擊石蠟和其他含氫物質,觀察到石蠟中放射出一種強質子流。由於當時錯誤地認為這種鈹輻射是一種γ輻射,從而對這種質子流的放射現象難以解釋。這時查德威克也一直在進行鈹輻射的研究,根據約裡奧-居裡夫婦的實驗,他敏銳地覺察到鈹輻射決不是 γ輻射,很可能就是盧瑟福在1920年所預言的、也是他多年尋找的──中子輻射。查德威克通過一系列實驗研究,最後終於證實瞭中子的存在,鈹輻射即是由鈹中射出的中子組成的。於1932年在《自然》上發表瞭《中子可能存在》的專文。

  查德威克發現瞭中子,不僅改變瞭當時人們的物質結構的概念,同時還為研究和變革原子核提供瞭一種有力的手段,促進瞭核裂變研究工作的發展和原子能的利用。由於這一重要的發現,他獲得瞭193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查德威克與盧瑟福和C.D.艾利斯合著《放射性物質的放射》一書,於1930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