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輻射場中吸收劑量的計算和測量;研究防止或減小β射線對人體造成損傷的辦法和措施。

  β射線的劑量 β輻射場中各點的劑量率取決於:β源的大小、形狀、放射性活度,β射線的能量(β譜的平均能量和最大能量),吸收媒質的性質等因素。β輻射場中媒質接受的吸收劑量(見輻射劑量)可用下式算出

此處,φE是β粒子的註量按能量的分佈。

是媒質對能量為 E的β粒子的截止能量為 的碰撞阻止本領。

  β劑量及β源活度的測量 測量β劑量的儀器很多,常見的是電離室、正比計數器、閃爍計數器、化學劑量計、膠片劑量計、熱釋光劑量計等。而用於測量β劑量的標準儀器是外推電離室,它是一個空腔體積可以改變的平行板空腔電離室。利用鐘罩型計數管,2π4π氣流式計數管可以進行β源活度的絕對測量,液體閃爍計數器特別適合於弱β源的測量。

  β射線的防護 β射線同人體組織(或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見電子同物質的相互作用)而沉積能量造成輻射損傷。人體表皮的厚度大多數在 5~10mg/cm2,若平均厚度取為7mg/cm2,電子穿透這種厚度的組織至少需要 70keV。因此,可以不考慮低能β射線的外照射損傷。雖然β射線在肌體組織中的射程很短(大多數不到1cm),但在空氣中的射程較長(可達幾十米)。因而操作β放射性物質時,不僅要防止β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內造成內照射,而且必須防止β射線的外照射對人眼和皮膚的損傷。

  能量低於幾兆電子伏的β射線同物質發生相互作用時,主要是使物質分子的原子電離(或激發)而損失自身的能量。對β射線屏蔽材料厚度的選擇主要考慮的是:①要能阻止在β譜中能量最大的電子;②產生的軔致輻射要最少。對一定的β射線源,所選吸收體的厚度隨吸收體材料的密度增加而減少,但軔致輻射都隨著吸收體材料原子序數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對能量較高、輻射較強的β源要采用復合屏蔽,即先用原子序數較低的材料來阻擋β粒子,然後用原子序數較高的材料來減弱軔致輻射。

  

參考書目

 李士駿編著:《電離輻射劑量學》,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