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叢密集、低矮(50釐米以下)用於覆蓋園林地面的植物。草坪植物也屬園林地被植物範圍,但由於其主要由禾本科、莎草科等禾草組成,且需經常修剪,故通常單獨劃為一類。

  功能 園林地被植物是園林綠化的重要材料,與普通地植物學中地被(指植物群落下層的枯枝落葉)和苔蘚等的涵義不同。其功能主要為:①保護環境。包括淨化大氣,減少塵埃、細菌和風沙的為害,調節溫度、濕度和日光輻射,以及保持水土、固堤護護坡、減少雜草叢生等。②觀賞。除提供大面積的園林景觀外,小面積的園林地被植物栽植於樹下、湖邊、石畔以及花壇邊,還可起到增加植物層次,陪襯、裝飾園景的作用。③提供經濟收益。有的園林地被植物兼可提供藥材(如麥冬等)、香料(如留蘭香等)、纖維(如馬藺等)、蔬菜(如金針菜等)等產品,從而增加園林收益。

  類別 常按生態習性劃分不同類型,為選擇應用提供依據。一般是喜光、耐踐踏的種類宜植於坡腳、路邊人流較多處,如馬藺等;喜光又稍耐蔭的種類宜作花壇、樹壇等的邊飾和在石際栽植,如萱草、鳶尾、蔥蘭、韭蘭等;耐半蔭的半蔓性或典型藤木,可植於土坡、石際、岸邊、林緣等處,如偃柏、鋪地柏、薜荔、金銀花等;耐陰濕的種類宜樹下栽植,如常春藤、石菖蒲等。此外,還有耐幹旱、貧瘠環境的沿階草、石蒜、苔草和百裡香、地稔等,喜酸性土的水梔子等,以及耐鹽堿土的掃帚草等。

  園林地被植物還可按主要功能及栽植地點分為防護地被,固堤護坡地被,林下陰生地被,樹壇、花壇、花帶鑲邊地被,巖石、假山地被,觀花及其他特殊地被。按植物生活型分為宿根地被,球根地被,一、二年生地被,灌木地被和藤本地被等。

  繁殖栽培 多用播種、扦插、分株等法繁殖。栽培較粗放,關鍵在於選用合適的植物種類和選擇恰當的栽植地點。應在觀察瞭解不同地被植物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進行試栽;成功後再大規模推廣應用。在有關的生態因子中,植物對光的適應范圍尤為重要。一般可從葉片顏色加以判斷:適於在林下生長耐蔭地被植物葉片多呈暗綠色,如常春藤、野芝麻、粉蕊黃楊、小長春蔓等;而適合在充足陽光下生長的馬藺、米口袋、百裡香及希臘水蘇等,其葉片多呈灰綠色。當植株生長呈現衰老時,需更新另行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