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科(Cyperaceae)莎草屬多年生草本。又名油莎豆。可作油料和優良牧草用。原產於西亞和非洲。地中海沿岸、埃及自古就有大面積栽培。19世紀中葉美國南部開始種植,隨後歐洲廣泛栽培。中國於20世紀60年代引入種植。

  株高約100釐米。莖圓筒形,由葉片包裹而成。葉互生於基部,線形,表面光滑柔軟。少數植株開花,花長於主莖頂端,黃白色,為多出聚傘花序。地下莖呈匍匐狀水準斜向伸長。頂端膨大成塊莖,每粒塊莖均具數排環狀葉節,並有有芽眼1~3個。小堅果矩圓形,灰褐色。陽性植物,喜光。耐旱、耐溫、耐瘠、耐鹽堿,適應性廣。要求年均氣溫20℃以上,年雨量不少於600~650毫米,高溫多雨的夏季生長尤旺。

油莎草

  用塊莖繁殖,播前浸水催芽,待塊莖吸水膨大時起畦播種,植距15~18厘米。生長期短,種後80~120天收獲塊莖。為避免成熟時塊莖脫落土中,宜用機械收獲。

  塊莖含油率20~30%,油淺茶色,味香,可供食用。另含淀粉約25~30%,糖分約12~20%,並含少量蛋白質和維生素A,磨成粉後可制餅幹、糖果等。油粕可釀酒或作精飼料。莖葉含有較多的脂肪和糖分,是傢畜的優良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