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數學傢。1915年3月5日生於巴黎,1934年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受當時法國古典分析學派和P.萊維的影響。1937年畢業後服兵役並參加瞭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退伍後,在斯特拉斯堡大學繼續學習,1943年以《實指數和研究》獲理科博士學位。1945年以來,先後任南錫大學、巴黎大學和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教授。1950年由於他對分佈論的貢獻,第11屆國際數學傢大會授予他費爾茲獎。1972年,當選為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1974年為院士。法國科學院曾多次授獎獎,以表彰他的學術成就。他還獲得比利時、聯邦德國、印度、哥倫比亞、阿根廷、巴西、秘魯等許多國傢的學術榮譽。

  1940年,斯特拉斯堡大學因避戰難遷往克萊蒙費朗,那裡集中著當時法國許多重要數學傢,包括J.迪厄多內、H.嘉當、A.外爾等。施瓦爾茨服完兵役來到這裡,他在這些數學傢的影響下,接觸到代數學、拓撲學的一些新觀點,尤其是它們在分析學中的應用。受此影響他的學位論文根源聯系著J.迪厄多內的泛函分析。他在多項式、指數和、平均周期函數、調和分析、調和綜合等領域中完成瞭他的早期的一系列工作。大戰結束時,他單獨地得到瞭一般泛函空間中對偶性的完整理論,它是打開1945年初已形成的分佈論的鑰匙。此外,他還在局部凸向量空間,核定理和向量值分佈以及有關的其他泛函分析問題,弗雷歇空間中的緊擾動,D′中閉圖像定理等方面作出貢獻。隨後,他轉向任意拓撲空間上拉東測度理論的研究,並用來綜合研究泛函分析、積分和早年他在概率論中考慮的問題以及協調測度論中不同的數學傢的對立觀點。由此他得到關於柱概率、拉東化映像、測度的分解及其對隨機過程的應用等研究成果。

  施瓦爾茨從青年時起就註意物理學對數學的需要。他曾與數學物理學者共同進行研究。他的許多數學成果(例如分佈論方面),在物理學理論上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