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佛寺遺址。位於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南郊哈達村北紹托爾山崗上。其地在中國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所記之那揭羅曷國的範圍內。1922年以來,法、意、日和阿富汗等國考古學傢進行瞭發掘。發掘表明,該佛寺的年代,上限為1~2世紀,下限在6~8世紀,其間曾經過修建。

  該佛寺為一呈不規則方形的塔院,中央有一座東南向的主塔,塔基高4.7米,其周圍有31座供養塔。佛塔均建在方形基壇上,外表飾有灰泥雕塑。沿圍牆內壁建有9個佛殿,裏面面有泥塑的大佛、菩薩和供養人像。塔院東隅門道的西北壁有3個佛龕,龕內亦有佛像和供養人像。塔院外面建僧房區。在不同的佛殿內,發現有蛇座、科林斯式柱頭、由佈有長條形凹槽的圓柱所支撐的尖頂拱門等建築成分。佛塔均為石砌,佛殿、圍墻、僧房等則全用土坯、粘土建成。有人認為這是興都庫什山以南地區晚期佛教建築的傳統。佛塔表面有用灰泥塑制的佛、菩薩、供養人、獅子、怪獸、魚類、半裸男像等,人體表現極富特征,帶有羅馬藝術的風格。塔院北隅編號F的壁龕內,有遊魚戲水的蓮池浮雕和佛陀、菩薩、執金剛神及龍王的雕像。一般認為,此即《大唐西域記》烏杖那國條中所載阿波邏羅龍接受如來佛教化傳說的情節。

紹托爾佛寺北隅F號壁龕內的蓮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