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化學傢。1828年9月6日生於奇斯托波爾,1886年8月17日卒於佈特列洛夫卡。1844~1849年,在喀山大學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並曾任校長。18577~1858年,曾到西歐各國,認識瞭許多化學傢,並在C.-A.孚茲的實驗室裡進行過研究工作。1868~1885年任彼得堡大學化學教授。1874年當選為彼得堡科學院院士。

  佈特列洛夫是化學結構理論的創始人之一。1851年他最先從結構觀點解釋同分異構現象,提出瞭如果物質的組成相同而各種性質不同,則它們的結構也應不同的觀點。1861年正式提出化學結構理論,認為分子的化學性質取決於其組成單元的性質、數量和化學結構,化合物中的原子能相互影響;並擬定瞭測定化學結構的方法及應遵循的規則。他預見到並證實瞭位置異構體和骨架異構體的存在。他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合成瞭叔丁醇,並證明它有異構體。1864年預言有兩種丁烷和三種戊烷以及異丁烯的存在。他還最先合成瞭異丁烷、烏洛托品和一些糖類。他對聚合作用的系統研究,為合成橡膠工業奠定瞭基礎,1873年發現異丁烯的聚合反應。他還發現瞭制取二碘甲烷的新方法,制成瞭它的許多衍生物。著有《有機化學綜合研究導論》和《化學結構與取代理論》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