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考古學著作。一部關於商周青銅禮器的綜合性論著。容庚(1894~1983)著。1941年哈佛燕京學社出版。容庚字希白,號頌齋,廣東東莞人。192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並出版《金文編》一書。抗日戰爭前任教於燕京大學,曾應邀參加鑒定清宮舊藏銅器,得有機會收集較多的商周銅器資料,先後編成《寶蘊樓彝器圖錄》、《頌齋吉金圖錄》、《武英殿彝器圖錄》、《海外吉金圖錄》等書,進而著成這部《通考》。

  全書分裝兩冊,正文300萬字,圖版近千幅。文字部分又分上下二編。上編是通論,內容包括:原起,發見,類別,時代,銘文,花紋,鑄法,價值,去銹,拓墨,仿造,辨偽,銷毀,收藏,著錄,共十五章。其中最有參考價值的是前面幾章,評述《考古圖》以來對銅器區分類別、考定時代的情況,並提出作者自己的整套看法;討論不同時期銅器銘文內容和文例的特點;說明70多種銅器花紋的常見形狀及其通行時間,等等。下編是各論,內容包括:食器,酒器,水器及雜器,樂器,共四章。對4類57種青銅禮器,逐一論述用途、制作、形狀、名稱等項(有的兼及銘文部位),並在每種之下列舉典型器物作具體例證,總計1031件。作者以8年之功著成該書。難能可貴的是在基本上沒有考古發掘資料可以采用的情況下,盡可能詳細地占有傳世銅器資料,認真進行瞭各種問題的系統整理。該書雖已出版40年之久,但除郭沫若的《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以外,至今仍是關於商周銅器研究、特別是形制和花紋方面內容比較豐富的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