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泰勒於1953年為配合瞬眼條件反應的研究而編制的一種測定焦慮水準的量表。簡稱MAS。顯相焦慮的概念出自實驗的發現,即與動機或驅力水準相聯繫的焦慮狀態對人的實驗操作有重要影響,其作用常常不在其他實驗變數(如電擊、緊張情況、指示語等)之下。顯相焦慮量表根據兩種假設:①個體驅力水準的變化與內在的焦慮或情緒性水準相聯繫;②焦慮的強度可通過紙筆測驗的描述表達其外顯癥狀。該量表中有關焦慮的專案大都從明尼蘇達多相個性調查表中選出,另又加入眾多的緩衝項目。經過數年年的修改和測試,量表中與焦慮效標有高相關的項目已增至50條,緩沖項目也大大增加。目前通用的MAS總項目為225條。大量正常被試者的結果表明:P50=13,P80=21,P20=7,得分的平均數為14.56,女性比男性的平均得分稍高,但差別無統計顯著性,因此結果無須分別處理。MAS的信度和效度都具有較高的系數,它已成為現代測定焦慮水平的最常用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