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羅傑斯著。美國霍頓米夫林公司1961年出版。曾先後被譯成日、法、荷等國文字。全書除致讀者的導言外,分7編,共21章,是作者從1951~1961年寫成的專著或論文中精選、改寫、編纂而成的文集。書後附有羅傑斯從1930~1961年發表過的主要書目和文章的目錄。本書是羅傑斯“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觀、人格觀、教學觀以及對一般人際關係問題看法的理論總結,也是作者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的系統概括。

《論人的成長:一個治療者的心理治療觀》原著扉頁

  作者在致讀者的導言中指出,選入本書的文章“代表一種新的傾向。它們具有現象學的、存在主義的、以人為中心的傾向,運用自我實現、形成、成長等人本主義的概念,同G.奧爾波特、A.馬斯洛、R.梅等心理學傢的觀點相近”。

  本書的第1編隻有1章,分階段地介紹瞭羅傑斯本人的專業思想和哲學觀點的發展,並在總結心理治療實踐的基礎上提出瞭關於人際關系的一些基本體會,其中包括他認為是人本主義的核心思想,即“人具有一種從根本上說是積極的成長的趨向”。第2編包括3章,提出瞭促進人的成長的假說,治療關系的特征以及在心理治療中如何實現主客觀的統一。在本編中,作者揭示瞭促進患者成長的4種基本條件,即:治療者設身處地地理解患者,無條件的積極關註;治療者真誠一致的態度;治療者的反應與患者的感情表現強度相協調。作者認為這種關系可以推廣到人際關系的各個領域中。第3編共有3章。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論證個人在心理治療關系中的成長和變化。第4編共有2章,著重說明作者的人生觀,具體闡述瞭充分發揮作用的人應具備的特征。第5編共3章,作者力圖用客觀現實檢驗自己臨床經驗的有效性。第6編共有7章,作者把自己在心理治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基本經驗應用到教育、傢庭以及一般人際關系中。最後一編共2章,論述瞭行為科學日益增強的威力以及人在行為科學新世界中所居的地位。本編是作者關於心理學理論的最高層次的概括,其中包括作者後來(1956)與B.F.斯金納爭論的專題文章中再次提出的主要論點和思想。

  本書不僅是研究羅傑斯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觀點的一本經典性著作,也是一般心理學工作者、精神病學者、教師、學校咨詢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勞動管理人員有用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