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傢、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1878年1月9日生於南卡羅萊納州格林維爾,1958年9月25日卒於紐約州。16歲入格林維爾城的福爾滿大學學習哲學,1900年獲碩士學位。後入芝加哥大學學習,190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論文文題目是“動物的教育”。此後在芝加哥大學任講師。1908年轉任霍普金斯大學比較心理學教授。1915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8年獲福爾滿大學名譽博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在美國空軍系統任職。1920年因離婚案件被迫離開霍普金斯大學而轉入廣告行業。

  他的行為主義思想首先是於1908年在耶魯大學的一次講演中提出的。1913年發表論文“行為主義者心目中的心理學”。1914年出版《行為:比較心理學導論》。1919年出版《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1925年出版半通俗讀物《行為主義》,提出要建立行為主義倫理學。1928年出版《行為主義的方法》和《行為主義的幼稚教育》。華生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觀點是:心理學研究行為而不研究意識,行為最後可分析為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心理不過是輕微而內隱的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應該是客觀觀察而不是自我內省;除最簡單的反射外,一切行為都是通過條件反射過程而後天習得的;心理學的任務就在於預測和控制行為。華生的觀點在美國20年代心理學界居最優勢地位。他的環境決定論對美國社會發生瞭廣泛影響。他否認意識的主張雖漸被棄絕,但在方法上強調客觀觀察的觀點則至今勢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