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在大氣層中和在大氣層外飛行的心理活動特徵及其規律的心理學分支。航空心理學的研究,起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心理學方法選拔飛行人員。戰後又對飛機座艙佈局、資訊顯示方式和操縱設備合理化等問題開展瞭研究。隨著飛行技術的迅速發展,50年代又開始研究到大氣層之外的空間飛行的可行性。60年代載人太空船飛行成功。航太事業和科學研究發展的需要,使一部分航空醫學的研究力量轉向航太醫學的研究,航空心理學的研究也擴展到航太心理學的領域。航太醫學和航太心理學的理論基礎源自自航空醫學和航空心理學,而其研究成果又有助於航空醫學和航空心理學的發展。兩者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概括航空和航天心理學的發展,其研究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飛行人員的心理選拔和訓練。心理選拔和訓練的目的都是培養心理品質和心理特性合格並能勝任工作的航空或航天飛行人員。根據航空飛行訓練的經驗和科研成果,合格的駕駛員必須具備優秀的心理品質和適合的心理特性,如迅速而準確的感知覺、廣闊靈活的註意分配和轉移力、協調的肢體運動、較好的動作模仿能力、較強的記憶和思維能力,以及堅強的飛行意志等等。但是,對航空飛行人員心理選拔的實踐表明,航空人員的心理選拔從挑選飛行學員開始,而其真正完成卻是在飛行訓練結束之時。因為飛行學員在飛行訓練中心理品質的發展各不相同,其適應飛行生活和克服障礙或困難的意志強弱也不相同,這些都在飛行訓練中明顯地表現出來。所以飛行訓練實際上是一種更嚴格的飛行能力選拔。也就是說選拔和訓練實際上是一個不可分的系統。航天飛行人員的選拔也是這樣,不論醫學和心理選拔,都采用選拔航空飛行人員的檢查項目和標準。而且,除瞭科學專傢之外,一般都從噴氣式飛機飛行員中選拔。選拔出來之後,還要在3~4年的訓練過程中繼續觀察他們的能力發展、情緒控制和應激反應等,如都能符合要求,才能獲得上宇宙飛船飛行的資格。當然,在航空和航天訓練工作本身,也有不少心理學問題。例如,根據心理學原理進行教學和培養飛行操作技能,提出研制各種地面練習器的心理學原則等。(見彩圖)

航空心理實驗

  ②航空和航天工程心理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從嚴格的心理選拔和合理的訓練著眼來提高人的飛行能力,以適應飛機和武器系統發展的需要。但是,由於飛機飛行高度、速度和機動性能不斷提高,飛機座艙的儀表和操縱設備急劇增多,飛行中提供的眾多而不斷變化的信息,有時已達到甚至超過人的認知和動作反應的極限,因而就提出瞭傳遞飛機動態信息的方式和方法要考慮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特點,飛機的設備要便於人的應用的要求,這就為航空工程心理學的產生創造瞭條件。目前,諸如飛機儀表顯示和操縱設備的合理化和綜合化等方面的研究,已對現代飛行提供瞭很大的幫助。

  航天工程心理學則是在載人宇宙飛船出現以後,在航空工程心理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主要是要解決在大氣層以外的飛行環境中如何保證航天飛行人員的工作效率問題,並利用航空工程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解決人機功能分配、人和自動化儀器的結合、人機界面設計、顯示和控制的方法和方式、航天飛行中科學實驗設備性能的改進,以及在狹小的宇宙飛船艙內讓航天飛行人員更好地生活和作息的設備等問題。

  美國、蘇聯20多年載人航天飛行的實踐,證明瞭工程心理學的研究對航天人員工作能力的保證和宇宙飛船的設計作出瞭重要貢獻。航天工程心理學的實踐,也澄清瞭人和自動化的關系問題,宇宙飛船上各種自動化設備的重要工作,如監視各自動化系統的工作和排除可能發生的故障、控制宇宙飛船的姿態、與地面或其他飛船通訊、修改飛行程序,以及完成飛行任務和科學試驗等,有瞭人的參與,有效性和可靠性就會大大增高。航天的實踐也證明瞭人是航天系統中最主要的因素,自動化系統隻是人的腦力和體力的擴展和延長。

  ③航空和航天環境心理學。在大氣層中飛行,飛行人員要受到高空缺氧、低氣、溫度劇烈變化,各種加速度、振動、噪聲、眩光等環境因素的作用而影響工作能力。到瞭大氣層以外的航天飛行,更要受到失重、狹小座艙和長時間脫離地面的生理和心理影響。這些因素都可使人的感知覺、動作反應及情緒狀態發生明顯的變化,不利於飛行工作。例如,復雜氣象條件下的航空飛行,由於看不見地平線和地面目標,往往會失去定向能力而產生飛行錯覺。在航天飛行時則根本不能憑自己的感知覺進行空間定向。航空和航天飛行都可以因前庭器官的異常刺激而產生暈機病。在飛行中,特別是在航天飛行的失重狀態中,人的動作協調功能會出現紊亂,需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逐漸恢復正常。

  情緒緊張和情緒異常反應是航空和航天心理學遇到的心理衛生問題。如何有效地進行放松訓練和心理治療,以減輕過度緊張的情緒或異常反應,正引起學者們的註意。航天飛行人員,雖然經過3~4年嚴格的地面訓練,但到正式乘宇宙飛船飛行時,特別是在一些飛行的關鍵時刻,也難免出現明顯的情緒緊張。在通訊中斷或機件出現故障時,更會引起情緒過度緊張。在航空飛行人員中,已報道有些人因長時間情緒過度緊張而產生原發性高血壓、消化性潰瘍或神經官能癥等疾病。

  此外,機組人員之間的性格和氣質特點的相容性也是航空航天心理學研究的問題。在日常生活環境中,人的某些性格特點和行動舉止彼此是可以原諒或根本不會加以計較的。但是,在宇宙飛船的狹小空間,人們要面對面緊張地共處幾天甚至幾個月,這時有些性格特點和行為舉止,就會成為使別人厭煩、甚至使人覺得受幹擾的一種刺激。機組人員之間因此而很難相處,有時竟會發生沖突,妨礙正常完成飛行任務。所以,在選配一個飛船的機長和其他人員時,必須從心理學角度,註意機組成員的性格和氣質特點的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