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傢、教育傢和心理學傢。1776年5月4日生於奧爾登堡,1841年8月14日卒於格丁根。18歲時入耶拿大學,畢業後曾在瑞士任傢庭教師,同J.H.裴斯泰洛齊相識,因而對教育發生瞭興趣。1802~1809年又到格丁根大學學習習,取得博士學位。後任該校講師。1809年到柯尼斯堡大學繼任I.康德的哲學講座,歷24年之久。1833年回到格丁根大學任哲學教授,直到去世。他的著作很多,有關心理學的主要著作有:《心理學教科書》(1816)、《作為科學的心理學》(1824~1825)等。

  赫爾巴特的心理學思想直接受 G.W.von萊佈尼茨和康德思想的影響,但有所發展。他第一次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認為它是建立在經驗之上的,所以心理學應該是經驗的科學。他還認為心理學應是數學的科學,要用數學的方法對心理量進行計算,因此他在心理學中第一次作瞭運用數學法的嘗試。他接受瞭萊佈尼茨關於靈魂單子具有活動特性的觀點,認為觀念也是活動的;他也吸取瞭英國聯想主義的思想和當時力學關於引力和斥力的概念來說明觀念互相吸引和互相排斥的關系。他為瞭進一步揭示觀念相互作用的規律,還提出瞭“意識閾”和“統覺團”的概念。認為一個觀念若要由一個完全被抑制的狀態進入一個現實觀念的狀態,便須跨過一道界線,這些界線便為“意識閾”。而任何觀念要進入意識內,都必須與意識中原有觀念的整體相和諧,否則就會被排斥。這個觀念的整體稱作“統覺團”。統覺團理論在教育上的應用使他成為近代的教育理論傢。他的心理學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但其中也含有辯證法的因素。他明確主張心理學是科學,教育學應建立在心理學理論之上。他關於心理學的一系列思想對G.T.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以及各國教育理論都有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