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目鴨嘴獸科的1個單屬單種(見彩圖),身體背、腹側扁,呈流線型;體長30~45釐米,尾長10~15釐米,體重1~2.3千克;背面深褐色,腹面灰白到黃色,針毛長而閃亮,底絨短而緻密;吻伸長成鴨喙狀,上覆柔韌而敏感的皮膚,鼻孔位於喙的前段中央;眼小;無外耳,耳孔緊靠眼後;鼻、眼、耳都有皮褶可以關閉;口內具頰囊;幼體有牙齒,但長成後即被角質磨墊所取代;四肢粗短,五趾均具爪和蹼,前肢蹼尤其發達,是劃水和調節體溫的主要構造,後肢具毒距;尾形與河貍相似。

鴨嘴獸

  分佈於澳大利亞東部和塔斯馬尼亞,是適應水陸兩棲生活的獸類。棲居於溪流和湖泊的岸邊,洞穴有兩種類型,一是普通的居住洞,一是雌獸為繁殖而建造的深而復雜的巢洞。常在清晨或黃昏出洞活動,主要在水底覓食。潛水時,鼻、眼、耳都關閉,隻靠喙的觸覺就能找到食物。以魚蝦、水生昆蟲、蝸牛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8~10月繁殖,雌雄在水底交配。約14日後,雌獸在巢中產卵。卵通常為兩枚,大小如傢燕卵。10日後孵化出長約2.5厘米的瞎而裸的幼仔。哺乳時雌獸仰臥,乳汁順著腹毛流出供幼仔吸吮。4個月後長成出洞。壽命1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