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太陽紫外輻射強度的器件。常用的紫外輻射探測器有三種。

  照相乳膠 常使用的有伊斯曼IVO-UO膠捲和 SWR依爾福型感光板。在遠紫外區太陽輻射很強,可以進行高光譜解析度的分光光度研究。照相時曝光一般不超過一分鐘。但是,照相探測技術不可避免地受到長波散射光的影響和某種貫穿粒子輻射(特別是衛星通過輻射帶時)造成膠捲背景變黑。另外,還要解決空間拍攝資料的回收問題。

  光電倍增管 它的光譜響應,決定於窗口透射性能與光電陰極材料的光電發射特性。響應的長波端主要決定於光陰極特性,短波端決定於窗材料。對於1500~3000埃范圍內的紫外輻射測量,常采用有窗結構。石英、氟化鎂等是透過紫外輻射的最好窗材料,它們的透射限如下表:

一些材料的透射限

  為瞭排除長波輻射及其雜散光的幹擾,其陰極常用“太陽盲”陰極材料,如Cs-Sb、Cs-I、Cs-Te、Rb-Te和Cs-Rb-Te等。Cs-Rb-Te陰極在中、遠紫外輻射的量子效率為10-210-1電子/量子,而對3500埃以上長波響應則小於10-4電子/量子。用太陽盲光電陰極結合透射限低的窗材料,就可以制成中、遠紫外光譜區的光電倍增管,如EMI6255B、6256B。用Cs-Te作陰極,熔矽作窗,光譜響應可達1050埃。對於波長300~1050埃范圍內的遠紫外輻射探測器常采用無窗結構。例如,在軌道太陽觀測臺4號的太陽紫外分光計和單色光計所采用的本迪克斯M-300磁電子倍增器。它是一種電場與磁場正交的倍增器。這種管子通常用鎢絲(或不活潑金屬)作為光電陰極。陰極的量子效率在入射波長小於1200埃時會急劇增長,其原因是產生瞭體光電效應,所以,本迪克斯M-310對λ<1200埃太陽短波輻射很靈敏,而對λ>1200埃長波輻射不敏感。這種管子體積小,重量輕,靈敏度高,耗功少,在空間探測方面廣泛應用。還可用一個熒光面,將紫外光轉換為可見光,再與一個通常對可見光敏感的光電倍增管配合,用來測量紫外輻射。

  微通道板 由很多微小的通道電子倍增管組合而成。這是一種有前途的新型紫外光譜光電探測器。它既具有大多數光電探測器所沒有的圖像增強能力,又具有照相底片所不能比擬的可記錄低計數率光子的能力。目前,通道板能做到每個通道的直徑為15微米,增益104以上。用這種通道板還可制成帶有光陰極的探測紫外輻射的圖像增強器,能探測到個別光子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