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精密測定天體過子午圈的時刻和天頂距,藉以求得天體赤徑和赤緯的一種光學儀器。子午環曾被譽為最精密的天文儀器。二百年來,它一直是編制基本星表的主要儀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架口徑15~20釐米、焦距約2米的折射望遠鏡,其有效視場約為0°3。鏡筒的中部是一個堅固而中空的立方體,側面有水準軸,沿東西方向放置,使鏡筒能在子午面內轉動。水準軸的兩外端為精密軸頸,置於V形軸承架上。在水準軸上套有直徑較大的精密垂直度盤,用4~6臺對稱排列的讀數顯微鏡讀取望遠鏡的天頂距。讀讀數也可由照相機記錄。在新型子午環上已開始使用光學度盤或分辨率達0.05的感應式傳感器來代替金屬度盤。望遠鏡和水平軸的絕大部分重量由專門的平衡機構承托,以減輕壓在V形軸承上的重量。儀器的基墩須有深固的防震地基。在望遠鏡的焦平面上裝有精密的測微器。測微器有垂直移動和水平移動的動絲。觀測者轉動測微輪帶動水平動絲來對準星像,測出它偏離測微器中心水平絲的角距。將這個自動記錄下來的角距加到垂直度盤的讀數上,並作大氣折射改正後,就得到這顆星中天時的天頂距。此外,控制驅動垂直絲的小電動機的速率,對準並跟蹤水平移動的星像,配以恒星鐘的秒脈沖,自動記錄垂直動絲的位置,來推算出恒星經過子午圈的時刻,即這顆星的赤經。一顆星的觀測時間一般不超過兩分鐘。

  有的子午環已采用光電記錄法,不再由人眼瞄準星像,而且觀測數據也直接輸入電子計算機。觀測和歸算正在逐漸轉向全部自動化。子午環配有水銀地平、準直管和方位標等附屬裝置,用它們分別定出天底點的位置、視準線的準直差以及水平軸的方位差。實際上,子午環觀測還需校正多種誤差。子午環一般可觀測亮於9等的恒星。觀測一顆星一次中天的均方誤差為:赤經±0.20~±0.30,赤緯±0.30~±0.45。

  子午環與中星儀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者有測天頂距的精密度盤和不采用頻繁的轉軸觀測法。為瞭定出絕對測定所需的赤經零點──春分點(見分至點),子午環還應觀測太陽、行星和某些亮的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