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朝天文學傢蘇頌為水運儀象臺所作的設計說明書。成書於宋神宗紹聖初年,約當西元1094~1096年間。據《宋史·藝文志》等記載,本書又曾名《紹聖儀象法要》、《儀象法纂》等。今通行各本都源出南宋乾道壬辰(西元1172年)施元之刻本,共三卷。施元之曾據當時所見的各本進行過校補。書中所謂“一本”、“別本”就是施元之補入的。通行本中以《守山閣叢書》刊本為善。書首有蘇頌《進儀象狀》一篇,報告造水運儀象臺的緣起、經過和它與前代類似儀器相比的特點等。正文以圖為主,介紹紹水運儀象臺總體和各部結構。各圖附有文字說明。卷上介紹渾儀,有圖十七種。卷中介紹渾象。除五種結構圖外,另有星圖二種五幅,四時昏曉中星圖九種。卷下則為水運儀象臺總體、臺內各原動及傳動機械、報時機構等,共圖二十三種,附別本作法圖四種。其中還有唯一的一段不帶圖的文字:“儀象運水法”,講述利用水力帶動整個儀象臺運轉的過程。總計全書共有圖六十種。這些結構圖是中國現存最古的機械圖紙。它采用透視和示意的畫法,並標註名稱來描繪機件。通過復原研究,證明這些圖的一點一線都有根據,與書中所記尺寸數字準確相符。本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力運轉天文儀器專著。它反映瞭中國十一世紀的天文學和機械制造技術水平。通過研究,人們得以瞭解中國古代的水運儀象傳統,從此還得知近代機械鐘表的關鍵性部件──錨狀擒縱器是中國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