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子葉植物綱檳榔亞綱的1科,草本,稀為攀緣灌木或附生藤本。葉基生或莖生,有時花後出現,葉柄基部常為鞘狀,葉片全緣時多為箭形、戟形,或掌狀、鳥足狀、羽狀、放射狀分裂。花小,常極臭,排列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圍。花兩性或單性。花單性時雌雄同株(同花序)或異株。雌雄同序者雌花居於花序的下部,雄花居上部,兩性花有花被或無。花被如存在則為2輪,花被片2~3枚,雄蕊2~4~8或多數,通常與花被片同數且與之對生、分離或合生為雄蕊柱;花藥2室;花粉分離或集成條狀。。退化雄蕊常存在,在雌花序中圍繞雌蕊或單一而位於雌蕊下部;在雌雄同序時常多數集於雌花序之上(犁頭尖屬),或合生成假雄蕊柱(海芋屬),但經常完全退廢,這時全部假雄蕊融合且與肉穗花序軸的上部形成海綿質的附屬器。子房上位或稀陷入花序軸內,1至多室,基底胎座、頂生胎座、中軸胎座或側膜胎座;胚珠1至多數,連生、橫生或倒生,內珠被之外常有外珠被;花柱不明顯或伸長成線形或圓錐形,柱頭各式,全緣或分裂。果為漿果,極稀為聚合果(隱棒花屬);種子1至多數。胚乳厚,肉質,少或不存在。染色體基數x=7,8,9,11,12,13,14,15,16,以x=14的屬為多。本科花粉粒具單溝,近圓球形至圓球形,極軸長11~48微米,赤道軸長16~65微米,厚10~36微米;槽很長,外壁厚1~2微米,覆蓋層光滑、粗糙,或具疣狀或刺狀凸起,刺長1~2微米;外壁外層常顯粒狀;外壁內層比外層厚。有105屬2000餘種。其中88屬分佈於熱帶,溫帶分佈的僅有17屬;熱帶亞洲是本科的發源地,熱帶美洲則是本科的多樣化中心(含1350餘種)。中國有35屬208種,其中有4屬20種系引種栽培,特有種占100種,有些屬的分佈中心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如天南星屬、半夏屬等。

  本科一些較原始的屬的花粉粒出現於古新世和始新世中期,可見天南星科的起源是相當早的。

  本科植物有許多種類入藥,其中菖蒲屬和天南星、一把傘南星、半夏、虎掌、千年健等是有悠久歷史的常用中藥,天南星屬和半夏屬的塊莖中常含有鳥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天門冬氨酸等氨基酸;天南星屬植物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的功能;半夏可以燥濕化痰、降逆嘔。千年健屬植物的根莖中含揮發油,油中含α-及β-蒎烯(pi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芳樟酯(linalylacetate)、二氫枯茗醇(dihydro-cuminaldehyde)等成分;有祛風濕、健筋骨的功能。芋屬(見彩圖)、魔芋屬植物的塊莖常供蔬食,也可代糧,或作工業上的糊料。大薸則是產量高、放養易、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優良水生飼料;引進的種類則多屬熱帶庭園觀賞植物。

野芋

  天南星科在親緣關系上與百合科接近,可能從蜘蛛抱蛋族(Aspidistreae)演化而來,因為該族的開口箭屬(Tupistra)、萬年青屬(Rohdea)都具有密集的穗狀花序等特征,與本科的原始類群Lysichitum相似。

  

參考書目

 吳征鎰、李桓:《中國植物志》,第13卷第2分冊,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