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塊蹄兔類化石是在19世紀中葉發現的。自此以後,化石逐漸增多,至今已建立瞭16屬。早期蹄兔類具有完全的齒式,即I33C11P4>+M33;最後一個臼齒不退化。許多化石蹄兔比現生種大的多,如TitanohyraxPliohyraxPostschizotherium等,其大小與現代馬相近。蹄兔類在早第三紀已相當分化,在撒哈拉的始新世和埃及早漸新世地層中,它們在各類哺乳類化石中占很大比重,尤其在埃及早漸新世動物群中,屬種繁多。新第三紀蹄兔類分佈相當廣泛,除非洲外,在希臘、法國南部、蘇聯的格魯吉亞和中國北部都有發現,但種類相當貧乏。在更新世,其分佈區域與現生種相近,但在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更新世地層中仍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