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病毒學傢。湖南醴陵人。生於1897年7月23日,卒於1958年9月30日。1921年湘雅醫學院畢業,後到北京協和醫學院任助教並從事細菌學研究。1925年到美國哈佛大學深造。1929年回國,歷任中央大學醫學院和上海醫學院教授授、上海雷斯德研究所(Lester Institute)細菌學系主任和中央防疫處長等。1949年後任衛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長,並曾兼任衛生部生物制品檢定所所長,同時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委員及菌種保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藥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生物制品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等職。

  他在病毒學基礎和方法學研究上有重要貢獻,是最早用物理學方法研究病毒性狀的學者之一(包括離心、膜濾、吸附等);曾與艾爾福特發明用分級濾膜(gradient-membrane) 測量病毒大小的方法。他也是最早研究立克次氏體、枝原體之類微生物的學者之一。他長期從事沙眼病原研究。1933年,他用自己的眼睛作試驗,推翻瞭日本野口的沙眼細菌病原說;1955年首次在世界上分離出沙眼衣原體(當時被稱為“湯氏病毒”);1958年又用自己的眼睛作試驗證明瞭它對人類的致病性,徹底解決瞭百年來關於沙眼病原的爭論。病原體的分離成功大大促進瞭沙眼的防治,並導致瞭微生物分類的重要變更;增加瞭一個介乎立克次氏體與病毒之間的衣原體目。

  1938和1945年,他曾兩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重建瞭中央防疫處,保存瞭當時中國僅有的生物制品生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的研究基地,並培育瞭一批科學傢。1942年,他領導研制出中國第一批青黴素,1945年創建瞭抗生素研究室,為中國抗生素事業打下瞭基礎。1945年他創立瞭中國最早的實驗動物飼養場,培養出中國第一代實驗動物學專傢。1953年他建議並負責籌建衛生部生物制品檢定所,從此中國才有瞭生物制品質量的監督體制。1948年,他當選為國際微生物學常任理事。在他逝世後,1981年國際沙眼防治組織給他頒發瞭“沙眼金質獎章”;1982年,他又獲得國傢科學發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