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綱的1目,嘴爪強大彎曲,蠟膜裸出,兩眼側置,除鶚外外趾不能反轉,尾脂腺被羽。為肉食猛禽,中國有2科即鷹科和隼科23屬59種。

  體形大小不一,中國猛禽中最大的兀鷲,翅長達755~839 毫米,雙翅展開長達2000毫米以上,體重8000~12000克;小型的小隼僅比麻雀稍大,翅長106~117毫米,體重50~62克。體形矯健,飛行迅捷;隼科嘴先端兩側具單齒突,鷹科嘴切緣具弧狀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嘴基部通常被蠟膜或須狀羽羽。翅強健。鷹科翅寬圓而鈍,善於在高空持久盤旋翱翔;隼科翅稍長而狹尖,飛行快速,善於在飛行中追捕獵物;尾羽形狀不一,多數為12枚;腳和趾強健有力,通常3趾向前,1趾向後,呈不等趾型。趾端鉤爪銳利;體羽色較單調,多數為灰褐、棕褐或石板灰褐色,或污灰白色混合斑紋羽色;通常具小形副羽;一般絨羽較發達。雌鳥體型較雄鳥稍大。頭骨寬闊,上眼眶骨擴大,眼球較大,視野寬闊,視覺敏銳;聽覺發達;胸骨寬闊;下肢骨壯健,趾骨稍長,屈趾肌腱發達,加強瞭鉤爪的抓握力,利於撕裂和刺穿。嗉囊擴大,胃壁薄,消化腺發達;無砂囊結構;食量大,食物中不消化的殘餘,如骨、羽、毛等物,常形成小團塊吐出;頸椎14~17枚;頸動脈左右成對;盲腸退化。

  棲息環境多樣,在高山、平原、山麓、丘陵、草原、海岸峭壁、江河湖泊或沼澤草地等處均可見到。白晝活動。鷹、雕和羸能在高空持久盤旋和翱翔,隼能靈活而急速地追獵飛著的鳥類;多數以動物性食物為主;食物多樣,因季節而有差異;一般成對生活,在高山絕壁上、樹冠頂端、荒漠草原的亂石堆上、樹洞或較大的鼠洞中營巢。少數集巢群居(如兀鷲、小隼等)。大型種類每窩產卵1~2枚,小型種類每窩產卵3~5枚。大型種類孵化期約45天,雛鳥留巢2個月後飛出;小型種類孵化期約30天,雛鳥留巢約1個月後飛出。雛鳥為晚成性。一般主要由雌鳥孵卵,雄鳥在附近警戒,並捕獵育雛的食物。在中國,隼形目猛禽多為候鳥。黃爪隼和紅腳隼於春末夏初到達東北、華北地區繁殖;秋初結群南遷越冬,少數留居華南和印度半島;有的飛渡印度洋到非洲東部和南部越冬。金雕、禿鷹等冬季在華北居留,為漂泊鳥類。隼形目鳥類壽命較長,小型種類能活15~25年,大型種類如金雕能活80年。

  隼形目猛禽多數為農林業的益鳥,在抑制害鼠、害蟲方面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