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蝦總目的1目,也是甲殼動物亞門中最大的1目,共約9000多種。其中主要是蝦和蟹。它們的特徵是保持蝦形或變為蟹形。體分頭胸部和腹部。頭胸部具發達的頭胸甲,腹部發達(蝦類)或退化而折於頭胸甲下(蟹類)。第2小顎外肢發達,形成顎舟葉。胸肢前3對特化為顎足,後5對為步足。鰓數列,著生在胸肢基部、胸部側壁或其間的關節膜上。大多數種類發育過程中有明顯變態,剛孵化的幼體是無節幼體或原溞狀幼體(protozoea)。有許多是重要的食用種,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

  形態 體軀延長呈蝦形(腹部發達)或縮短扁圓呈蟹形(腹部退化),有些種類介於其間,腹部不同程度地縮小或變形(如寄居蟹等)。頭胸甲擴大,兩側覆蓋胸肢基部,其前端在蝦類中常形成額角;蟹類的頭胸甲側緣折向腹面形成完整的鰓室,適應潛入水底的生活。遊泳生活的種類腹部很發達,共7節,多側扁;腹肢發達,共6對,末對特化成尾肢,與尾節共同形成尾扇,掌握遊泳的方向。當遇到敵害或驚擾時,它們急劇曲屈腹部用尾扇撥水,使身體迅速倒退以逃避襲擊。爬行生活種類的腹部有的扁平(如龍蝦類),有的曲卷並變形(如寄居蟹等),另有許多退化成薄片狀甲板,失去尾肢和部分腹肢。蟹類雄性僅有第1、2對腹肢,變形為交接器,雌性僅有第2~5對腹肢,雙枝型,失去活動功能,隻用來抱卵(圖1)。

  十足類有具柄的復眼,眼柄2~3節,角膜常斜接於柄上,有些深水種類生活在黑暗的環境裡,常失去角膜。第1觸角柄部3節,基節基部背面有平衡囊,保持身體的平衡;遊泳生活的種類常有柄刺;第3節末端有2鞭(部分蝦類為3鞭),有觸覺和嗅覺的功能。遊泳生活的種類和爬行生活的蝦類的第2觸角多有發達的鱗片(外肢),蟹類和部分寄居蟹類無此鱗片;內肢為觸鞭,原肢基部有排泄器官即觸角腺的開口。大顎粗壯,多分為切齒部和臼齒部,常有觸須。第1小顎原肢內側擴大成顎基,觸須1節或2~3節。第2小顎外肢很發達,形成顎舟葉,在鰓室內不停擺動,而產生不斷的水流,供呼吸之用。顎足3對都是幫助攝食的附肢,外肢多為鞭狀,遊泳生活的種類第3對顎足內肢長大,足狀,蟹類和寄居蟹類則寬而短,蓋於口腔(框)外面。步足5對,其中常有1、2或3對為螯狀,其餘為足狀,遊泳能力強的常具有外肢,內肢5節。十足類的鰓都在胸部,著生在胸肢底節上的是足鰓和肢鰓,在胸部側壁上的是側鰓,在底節與側壁間的關節膜上的是關節鰓。按照鰓的基本結構,可分為:①枝狀鰓,如對蝦類;②葉狀鰓,如真蝦類和多數蟹類;③絲狀鰓,如螯蝦類、龍蝦類、綿蟹類。腹肢原肢2節,內、外肢不分節,在蝦類中是主要運動器官,也叫遊泳足。蟹類雄性隻有第1、2對腹肢,但變形為交接器。蝦類中雄性常在第2對腹肢內肢的內側有1個雄性附肢,可用來區分兩性個體;真蝦類各肢的內肢內側又有1個小的內附肢,它上面的小鉤可將左右肢連在一起,利於遊泳活動。蝦類尾肢發達,蟹類尾肢完全退化。

  結構和功能 消化系統包括口、食道、胃、中腸、後(直)腸、肛門、肝胰腺等。口在頭部腹面大顎和上、下唇之間,食道短小、胃部發達,前半為賁門部,內壁有幾個質骨板和刺,有磨碎食物的功能;後半為幽門部,其間有濾器,使細碎食物通過(其他一概攔阻,不讓進入中腸,而由口吐出)。肝胰腺開口於中腸(也稱中腸腺),分泌消化液,並有貯藏營養的機能。後腸也稱直腸,有皺褶。肛門開口於尾節基部腹面。前腸(包括食道和胃)和後腸由外胚層形成,內面為幾丁質,蛻皮時連同外殼蛻掉,中腸由內胚層形成(圖2)。

  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動脈和血竇。心臟寬短而扁平,在圍心腔內,心孔3對,自心臟向前伸出眼動脈、觸角動脈,向後伸出後大主動脈至腹部後端,自後大動脈基部向下伸出胸動脈(下行),通至腹面的胸下動脈(向前)和腹下動脈(後伸)。血液自心臟經身體前後的動脈,送至各部組織的血竇中。身體各部血竇中的血液集中至胸部腹面的胸竇,再經入鰓血管輸入鰓內,行氣體交換,出鰓血管將氣體交換後的新鮮血液送至圍心竇,經心孔回心臟。

  十足類有相當發達的觸角腺作為排泄器官。腺體由體腔囊、迷路和膀胱3部分組成。排泄孔開口於第2觸角的基部。

  十足類的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節,在額部、口器前,以1對環食道神經向下通至食道下神經節,向後為腹神經鏈,上有6個胸神經結和6個腹神經結(遊泳蝦類),蟹類由於腹部退化,隻有愈合的胸部神經結,自胸向前有神經通至眼和頭部附肢(觸角)等。

  十足類為雌雄異體。雄性有分葉的精巢,精子成熟後進入輸精管形成精莢,交配時送入雌體納精囊內。雄性生殖孔在第5對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器主要是卵巢,在頭胸部背面,有的(如對蝦類)向後伸到腹部,成熟卵子直接產入水中(如對蝦類),發育孵化,或粘附於腹肢上直到幼體孵化(真蝦類、寄居蟹類、蟹類)。雌性生殖孔開口於第3步足基部,在足的底節上或在該節的腹甲上。

  蝦、蟹類行兩性生殖,交配時產卵(蟹類和部分蝦類),或交配後待卵巢成熟時再產卵(對蝦類)。十足類的受精卵孵化時大多數種類是原溞狀幼體(溞狀幼體),形狀基本象個小蝦,但附肢發育不全,如大部分爬行生活的蝦和蟹類和遊泳生活的真蝦類;少數類型(如對蝦類)孵化為無節幼體,體卵形,不分節,僅3對附肢,須經多次蛻皮(約6次),再經過3期原溞狀幼體,3期糠蝦幼體才變為幼體後期(仔蝦或仔蟹);有極少數種類剛孵化出的幼體與成體基本相同,如螯龍蝦屬、螯蝦、溪蟹等。

  生態 十足類主要為海產,少數種類棲於淡水,如沼蝦、米蝦、蝲蛄、華溪蟹等;個別為陸棲,如椰子蟹、地蟹等,但繁殖時,幼體必須在水中生活。有些種類則僅棲於河口半咸水域,如白蝦、長臂蝦。一部分遊泳生活的蝦類,步足沒有爬行能力,其邊緣具有長剛毛,隻適於漂浮遊泳,如櫻蝦科、瑩蝦科及部分對蝦科和長額蝦科的種類,其餘都是底棲。毛蝦和瑩蝦都生活在近岸淺海,櫻蝦則棲於深幾百米到幾十米的深水層中。海產種有些在表層至中深層水體中晝夜垂直移動。底棲種中,有的潛居底土內,但能作一定遊泳活動。有些種有較強的遊泳能力,如對蝦。它們雖然也能潛入海底泥沙表層,但在一定時期(主要是春季繁殖期和秋冬水溫降低時期)作長距離洄遊。

  經濟意義 十足類中許多種類是優良的食用種,有的產量很大,在漁業捕撈或養殖生產中占重要地位。對蝦類是海產蝦類中產量大、經濟價值高的類群,特別是淺海產的對蝦屬、新對蝦屬等大中型種,鷹爪蝦、長臂蝦、白蝦屬、褐蝦屬等小型種。此外更小的毛蝦屬在較溫暖的近岸海域產量特大。目前,全世界蝦蟹漁獲總產量達200多萬噸。近年來海產蝦類如對蝦屬的中國對蝦、日本對蝦、褐對蝦、斑節對蝦等;淡水大蝦如馬來沼蝦及其近似種和青蟹等,已經大量進行商品養殖,產量正在迅速增加。龍蝦、螯龍蝦也開始瞭養殖。目前厄瓜多爾、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中國等養殖對蝦年產量都已超過2萬噸。1987年世界養殖對蝦產量約40多萬噸,中國產15萬噸,居世界首位。中國臺灣省產量最多。

  在中國,有些蝦、蟹和寄居蟹還作為中藥材使用。淡水產的溪蟹類、螯蝦類等是肺吸蟲的中間宿生,生食後有可能感染肺吸蟲,十分危險。

  分類 長期以來十足目按形態構造分為遊泳類和爬行類2亞目。爬行亞目下分長尾、歪尾、短尾三類。也有將十足目分為長尾、異(歪)尾、短尾三亞目者。近年來有較大變化,現將推薦的新分類大綱列出以供參考。

       

十足目分類大綱

  十足目(Decapoda)

   枝鰓亞目(Dendrobranchiata)

     對蝦總科(Penaeoidea)

     櫻蝦總科(Sergestoidea)

   腹胚亞目(Pleocyemata)

    蝟蝦次目(Stenopodidea)

    真蝦次目(Caridea)

    螯蝦次目(Astacidea)

     海螯蝦總科(Nephropsidea)

     螯蝦總科(Astacoidea)

     擬螯蝦總科(Parastacoidea)

    海蛄蝦次目(Thalassinidea)

     海蛄蝦總科(Thalassinoidea)

    龍蝦次目(Palinura)

     雕蝦總科(Glypheoidea)

     鞘蝦總科(Eryonoidea)

     龍蝦總科(Palinuroidea)

    歪尾次目(Anomura)

     陸生寄居蟹總科(Coenobitoidea)

     寄居蟹總科(Paguroidea)

     鎧甲蝦總科(Galatheoidea)

     蟬蟹總科(Hippoidea)

    短尾次目(Brachyura)

     綿蟹派(Dromiacea)

     古短尾派(Archaeobrachyura)

     尖口派(Oxystomata)

     尖額派(Oxyrhyncha)

     黃道蟹派(Cancridea)

     短額派(Brachyrhy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