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蟲綱三腸目渦蟲科的1種(見圖)。生活於淡水,常用做為教學和科研的實驗材料。

  頭部三角形,一角在前端,其餘兩角在兩側,形成成兩個耳突。體後端逐漸趨窄,末端尖。兩眼點呈黑色半圓形,在耳突的水平面的稍前方,兩眼點之間的距離約與它們和體側的距離相等。眼點的外側有些地方沒有色素。咽長約為體長的1/5~1/6,在體中部的稍後方。口位於腹面,體後1/3的前方。腸前主幹分枝8~12對,後主幹各有13~18對側枝。生殖孔在口與體末端之間,但與口較接近。陰莖大,有球形膨大的貯精囊,左右兩輸精管通入其中。射精管通過陰莖錐形部分的中央,開口於生殖腔的腹方。兩輸卵管各自通入生殖腔中。

  夏季水溫高行無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後方行橫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有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4月初自卵中孵出白色微小的幼蟲。

  體色背面淡褐色,常雜以赤褐色,黃綠色;咽及生殖器處較淡。體長20~35毫米,寬2.5~4毫米。再生能力及耐饑餓能力很強。肉食性,實驗室內飼養可喂以蛋黃或動物肝,應保持良好的水質。

  在中國分佈甚廣:東北、華北、華南淡水清澈的池塘、泉水形成小溪的石塊下均可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