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體識別與排除外來的和內在的非己抗原以維持機體相對穩定的一種生理功能。又稱免疫。這種功能與機體其他生理功能的主要區別是其作用對象為非己的抗原物質。免疫性可以根據獲得的方式,分為先天免疫和後天免疫;可以根據有無針對性,分為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可以根據效應物質,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可以根據產生的後果,分為有利的(如抗傳染)和有害的(如超敏反應)兩種。免疫性既能表現在體內,也可用適當的方法在體外測出。免疫性又有強弱之分,不論是外源性抗原,還是對內源性性的自身抗原,量的概念都很重要。

  同一機體的免疫性在不同的時期既有量的增減,也有質的改變。例如,生物體對抗原的初次應答比較弱,最初產生的抗體也多屬於血清含量不高的免疫球蛋白 M(IgM)。有時可能單獨出現細胞免疫,有時可能先出現細胞免疫而後又出現體液免疫。生物機體對抗原的再次應答不但出現時間快、反應強度大,而且維持時間長。由於機體的免疫性隨時間而變化,必須在不同時期進行精密的檢測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