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蠅科的1種,原產於日本九州南部的野生橘林中。現在分佈於日本九州大分、宮崎、鹿兒島、熊本4縣和奄美大島;中國臺灣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越南。

  在日本是柑橘的主要害蟲。以幼蟲為害柑橘類果實,蛀食瓤瓣。被害果在10月上旬逐漸變黃,10月下旬開始脫落。受害嚴重時減產60%以上。

  成蟲黃褐色。雌蟲體長(不包括產卵管)10.1~12.0毫米。雄蟲體長9.9~11.0毫米。頭部黃色或黃褐色,著生生單眼的三角區黑色有光澤。胸部背面紅褐色,中央有“人”字形褐色紋。胸部有肩鬃2對,背側鬃前後各1對,前、後的翅上鬃均存在,小盾鬃1對。翅透明,略帶灰色,翅脈黃褐色,翅痣和翅端斑黑褐色。

  腹部橢圓形,與胸部等寬,背面帶褐色,腹面黃色,腹部背面中央從基部到第5腹節後緣有黑褐色縱紋,此黑紋與第3腹節前緣的橫條紋相交成十字形。近第4腹節前緣左右各有1個黑褐色縱紋。有的個體第5腹節上也有同樣的褐色條紋。雌蟲第7~9腹節形成所謂產卵管,與其他腹節分離。第9腹節是真正的產卵管,長平均2.1毫米,寬0.15毫米。

  蜜柑大實蠅和柑橘大實蠅是目前大實蠅屬內僅有的兩個種,兩者的區別見表。

大實蠅屬兩個種的區別

  這兩種大實蠅各自的色澤、翅端棕斑變異較大,鬃毛也有變異。因此,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產卵管的長度。

  卵白色,橢圓形,略彎曲,一端稍尖,另端圓鈍,長1.33~1.6毫米,寬0.24~0.32毫米。

  幼蟲體細長,前部圓錐形,後部近圓柱形。體色隨齡期由乳白色變成略帶黃白色。老熟幼蟲體長5.0~15.5毫米,寬1.7~3.5毫米。前氣門“丁”字形,外緣成直線狀,略彎曲,有乳突33~35個。

  蛹橢圓形,淡黃色到黃褐色,體長8.0~9.8毫米,寬3.8~4.5毫米。

  蜜柑大實蠅在日本九州1年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6月初開始羽化,直到7月末。6~8月均能見成蟲。多在8月產卵。成蟲壽命40~50天。一雌產卵30~40粒。卵產果瓤內或果皮中。幼蟲瓤瓣中蛀食。幼蟲3齡,脫果後鉆入表土下3~6厘米處化蛹。

  檢疫措施:①禁止從疫區輸入寄主果實;②對旅客攜帶的果實嚴加檢查;③利用地中海實蠅的低溫和熏蒸技術處理密柑大實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