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的1科。常綠或落葉灌木或喬木,稀為藤本,被銀白色或褐色至鏽色盾形鱗片,有的有星狀絨毛。單葉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花單生或幾朵組成腋生傘形花序或短總狀花序;兩性或單性,整齊,淡白色或黃褐色,具香氣,蟲媒花;花萼常聯合成筒,頂端4裂(胡頹子屬)或2裂(沙棘屬),在子房上面縊縮;無花瓣;雄蕊與花萼裂片同數,生於萼筒喉部(胡頹子屬),或為花萼裂片倍數,生於萼筒基部(沙棘屬),有或無花盤,子房上位,包被於萼筒內,1心皮1胚珠。瘦果或堅果,為增增厚而肉質的萼筒所包被,核果狀。花粉粒近於圓形。

  本科有3屬80餘種,主要分佈於亞洲東南部熱帶和亞熱帶的丘陵或低海拔地區,亞洲其他地區、歐洲和北美洲也有。中國有2屬57種,廣佈全國,但大多數分佈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

  本科經濟價值較大,是野生核果類植物,多數種類果實含豐富的維生素、糖類和有機酸。可生食及作果醬、果糕、果汁和釀酒。翅果油樹的種仁(子葉)含油脂,油可食用及工業用。有許多種類可作藥用。胡頹子屬還有一些種是著名的庭園觀賞花木或綠離。中國北方常用沙棘和沙棗作固沙造林植物。

  胡頹子 又稱盧都子、半含春、甜棒子。生產於中國華東、華中及華南的海拔1000米以下的向陽山坡。日本也有。為常綠具棘刺的灌木;葉革質,萼筒圓筒形或漏鬥狀圓筒形,上部4裂,果實橢圓形,長12~14毫米,紅色。根和種子藥用,庭園常栽培供觀賞。

  沙棗 又稱七裡香、香柳、桂香柳、銀柳,主產於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常生於沙漠附近幹旱地區,中亞及歐洲也有。落葉喬木或灌木。密被銀白色鱗片;葉紙質或近膜質,1~3花叢生葉腋,花銀白色,花盤圓錐狀或柱狀;果實橢圓形,長9~12厘米,稀達28厘米,粉紅色,果肉乳白色,粉質。栽培,少野生,適應強,繁殖快。果實可食或供釀酒。根、葉可入藥。固沙樹種。

  木半夏 又稱牛脫、四月子。產於山東、華中、華東及西南的海拔100~1000米地區。日本也有。落葉灌木;葉膜質,花白色。單生於葉腋,萼筒筒狀,果實橢圓形,長12~14毫米,具銹色鱗片,果梗下彎,栽培供觀賞。

  牛奶子 又稱甜棗、麥粒子、馬現子。除新疆、廣東、廣西和湖南外,全中國均產。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印度至意大利等地也有。為落葉有棘刺灌木;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花先開於葉,黃白色,芳香,萼筒漏鬥狀或圓筒形,花柱微被毛;果實卵圓形,常栽培供觀賞。

  沙棘 又稱黑刺、醋柳、酸刺柳。落葉灌木或喬木,具褐綠色鱗片;葉窄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雌雄異株,雄花具2枚萼片,雄蕊4,雌花萼包圍子房,上部微2裂;果實扁球形至卵狀橢圓形,橙黃色,具放線菌形成的根瘤,可供固氮增肥,更是良好的固沙植物。果藥用。

  本科形態結構與瑞香科相近似,大多數分類學傢把它歸入瑞香目(Thymelaeles),有的系統學傢認為胡頹子屬染色體為7或8接近瑞香科,由瑞香科演化而來;沙棘屬(染色體10,12)和Shepherdia屬(染色體11,13)則自山龍眼科(Proteaceae)演化而來。J.哈欽森和R.F.索恩則把胡頹子科歸入鼠李目(Rhamnales),認為雄蕊與花瓣同數而對生,具花盤,胡頹子科因花瓣退化而雄蕊與花萼裂片互生,少數種類還保存有花盤。G.埃爾特曼根據花粉形態的構造,也認為放在鼠李目附近更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