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漢藏語系 壯侗語族 侗水語支。主要分佈在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及其附近的柳城、忻城、宜山等縣。使用人口約9萬。仫佬族無本民族文字,絕大多數人通漢語文。仫佬語的主要特點如下:

  語音 ①清的塞音、塞擦音聲母分不送氣和送氣的兩套,無濁塞音聲母。有齶化和唇化聲母。有的地方還有清化的鼻音、邊音聲母。②韻母,母音音位多,部分母音有長短對立。有a∶、a、ə、ε∶、ε、ɔ∶、ɔ、ee、o、ø、ì、y、u、ɯ、ɿ15個元音。其中 ɿ隻出現在借詞中。у和 ø在同語族其他語言中不多見。有-i、-u、-m、-n、-ŋ、-p、-t、-k8個韻尾。③有6個舒聲調,兩個促聲調。調值以羅城縣東門鄉中石話為例:第1調42,第2調21,第3調53,第4調24,第5調44,第6調11,第7調(短元音韻母)55,第7調(長元音韻母)42,第8調(短元音)12,第8調(長元音)11。④借詞語音老借詞和新借詞不同。老借詞調類與漢語平、上、去、入各分陰陽的8個調相對應;老借詞中,古漢語全濁塞音和塞擦音聲母今讀不送氣清音,全部古濁聲母(除“匣”母)字都讀雙數調。古“幫”系聲母今分輕重唇(分f和p等);“精”組聲母大多數讀為“端”組聲母,“心”、“邪”也讀t-;“知”、“照”不分,都念ʦ、ʦh、s;古三、四等字現讀腭化聲母,合口字讀唇化聲母或圓唇元音。新借詞讀音和當地漢語相同或相近。

  語法 ①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②以名詞或量詞為中心的修飾詞組,除數詞在量詞前,數量詞組在名詞前外,修飾成分(詞或詞組)多在中心詞後,如kuk55(衣)ja42(佈)“佈衣服”,mən11(魚)taì42(死)“死魚”。如果是多層修飾,則與中心詞關系最密切的緊靠著名詞,其餘分層次地接在後面,一般是指示詞在最後,如嘌а∶u53(一)tɔ21(隻)ŋwa42(狗)ŋа∶n53(黃)to24(大)nа∶ì11(這)“這一隻大黃狗”。加結構助詞kɔ(的)的修飾成分可以前置。如u42(上)mɣа∶ŋ11(半)pɣa42(山)kɔ(的)ho53(裡)twa11 (座)ɣа∶n21(屋)ŋwa24(瓦)ka11(那)“半山上的那座瓦屋裡”。當名詞前有量詞時,也可以不用kɔ而直接把表示領屬的修飾成分放在前面。這時,整個修飾詞組後常常有一個指示詞,如niu21(我們)ho53(裡)se24(社)lak55(隻)tən21(黃牛)lo24(大)ka11(那)“我們社裡的那頭大黃牛”。③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謂語後。補語一般在賓語後,但有的補語也能在賓語前,如“我吃飽飯瞭”既可說 həì21(我)ʦа∶n42(吃)hu53(飯)kɣaŋ44(飽)lɔ(瞭),也可說həì21(我)ʦа∶n42(吃)kɣaŋ44(飽)hu53(飯)lɔ(瞭),後者顯然是受漢語的影響。

  詞匯 ①詞分單純詞和合成詞兩類。單純詞絕大多數是單音節詞。多音節的單純詞不多,其中絕大部分是雙音節詞。合成詞分兩類:一類是附加式合成詞,由詞根加前加或後加成分構成;一類是復合式合成詞,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詞根結合而成。②詞匯深受漢語影響,不僅吸收瞭大量漢語借詞,而且用本民族詞素和漢語借詞組合成不少合成詞。借詞所占比例相當大,本民族詞和漢語借詞並存並用的現象也很常見。此外,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借音形式,例如“白”有固有詞cwa53,又有借詞pa∶k11,還有pε∶k11thai44“白菜”的pε∶k11和“白色恐怖”的pə11。這說明在吸收借詞時,往往不考慮該詞的構成,而是作為一個整體借入,所以不但語音不同,而且構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漢語構詞法的影響。

  

參考書目

 王均、鄭國喬:《仫佬語簡志》,民族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