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瑜

  中國當代民族史學者。納西族,出生在雲南省麗江縣。1923~1933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和北京大學研究所,從錢玄同、餘嘉錫、馬衡治音韻、訓詁、目錄、校勘、金石、名物之學,從陳垣、梁啟超、楊樹達治史地之學,多有述作。其間曾曾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並加入雲南左派學生組織“新滇社”,主辦《雲南》周刊。1933~1934年間,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劉復倡導下,回鄉習納西象形文字。1935年入滇西邊區考察。1936年任雲南大學教授兼《雲南通志》編審,負責定稿、續修工作,與凌純聲、向達、楚圖南主辦《西南邊疆》雜志,主持西南文化研究室,刊印西南叢書10餘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雲南大學歷史系主任、文法學院院長和主持雲南民族史教研室和雲南地方史研究室的教學研究工作,並任九三學社雲南分社副主任委員、雲南省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以及雲南史學會會長、全國地方志協會顧問、中國教育學會理事等。曾當選為雲南省一、二、三屆和全國三、四、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方國瑜積極參與國傢、社會政治活動,以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個人的政治歸宿,逝世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主要著作有《滇西邊區考察記》、《困學齋雜著五種》、《雲南通志·疆域考·宗教考·金石考·族姓考》40卷、《元代雲南行省傣族史料編年》、《納西象形文字譜》、《滇史論叢》4輯、《中國西南歷史地理考釋》、《雲南史料目錄概說》、《彝族史稿》、《抗日戰爭滇西戰事篇》等,約500萬言,還主編瞭《雲南史料叢刊》大型資料集和《雲南地方史講義》,論述瞭中國歷史發展的整體性,開拓瞭雲南地方史、民族史園地。方國瑜在開創雲南民族史、地方史的教學與研究,發展統一戰線,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等方面作出瞭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