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中部蒙古人民共和國人口占多數的民族。約有127萬人(1978),約占全國人口88%。屬蒙古人種北方類型,與中國蒙古族同源。使用蒙古語,屬阿勒泰語系 蒙古語族。原有文字創於13世紀,20世紀40年代改用以斯拉夫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辭彙中有大量俄語借詞。曾廣泛信仰喇嘛教,流行薩滿教。中國明代喀爾喀蒙古人為達延汗六萬戶之一。1638年向清朝納貢,康熙二十七年(1688)其封建主率眾歸清。雍正三年(1725)分為4部86旗,屬外劄薩克,仍襲用喀爾喀蒙古稱呼,,隸屬理藩院,歸烏裡雅蘇臺定邊左副將軍節制。1911年其封建主在沙俄策動下宣佈“自治”。1915年中俄蒙3方締約,外蒙古地方政府承認主權屬於中國。1919年放棄“自治”。1921年發生人民革命,同年7月11日成立君主立憲政府。1924年11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人民共和國。1946年1月,當時的中國政府承認其獨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同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瞭外交關系。喀爾喀蒙古人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綿羊、山羊和牛、馬。近年來,有的地區開始從事農業,種植小麥和土豆;手工業、采礦業和畜產品加工工業亦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