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會群體成員間人際關係進行定量測量的一種技術。人際交往是群體成員聯繫的紐帶,是群體得以維繫的基礎。對人際關係的定量測量有助於對群體結構、功能的分析和對群體的管理、診斷等。社會計量法的應用已從小群體的研究擴展到對宏觀結構的分析。

  社會計量法為美國心理學傢J.L.莫雷諾首創。他宣導小群體的治療方法及有關的研究技術,1934年發表具有歷史意義的著作──《誰將生存?》;1937年創辦《社會計量學刊》,為社會計量法的推廣和應用作作出瞭貢獻。

  社會計量法的主要技術分為資料搜集和分析技術兩部分。資料搜集的主要步驟是確定“標準”、實施調查和結果整理。所謂“標準”是指受試者進行選擇的根據,通常為一個問題,如“你喜歡誰?”,“你願意和誰在一起工作?”等。“標準”的確定有兩條原則,一是為受試者所瞭解,二是具體、確實。

  實施調查是在確定“標準”之後,用“標準”對每個受試者進行調查。為使受試者掌握“標準”和如實回答,通常伴以簡要說明,說明中要指明樣本的范圍,即受試者根據“標準”選擇對象的范圍,說明調查的目的,使受試者明白並予合作,同時作出保密承諾,使受試者放心回答。

  結果整理的方式有2種:①列表法。列表的結果稱為“社會矩陣”。社會矩陣是一個 n×n的正方矩陣。n為群體的人數,橫行方向代表選擇者,縱列方向代表被選擇者,在選擇者到被選擇者的對應位置上標記選擇結果,所有的選擇結果標記完畢就得到該群體的社會矩陣。②圖示法。圖示的結果稱為“社會圖”。它是以圖形綜合群體在“標準”下的人際選擇。群體中每個成員都在圖中占有一個位置,成員之間的選擇以箭頭相溝通,箭頭指向被選擇者,如果是相互選擇則使用雙向箭頭。社會圖中還有一種“箭靶社會圖”,由幾個同心圓構成,根據各人獲選數的多少分別置於適當的圓圈中,獲選數最多的置於中心,最少的置於最外圈。箭靶社會圖的優點是清楚地顯示個人的選擇地位,便於分析小群體內的溝通情況。

圖1 社會圖

圖2 箭靶社會圖

  社會計量法的分析技術包括社會圖分析、指數分析、統計分析、矩陣解析和因素分析等,一般以前兩種為主。①社會圖分析。分析社會圖的基本結構,掌握各種人際選擇的形態,如孤立、被選、互選、次群體、中心人物、首領等,以瞭解個人在群體中的地位,群體的組成情況及人際溝通的網絡。②指數分析。一種社會計量指數的分析。社會計量指數可用於發現某種情境下各人的社會地位,比較不同大小群體使用不同標準下的社會計量指數的大小。幾種常用的指數有:a.社會地位指數,表明個人在群體中受重視的程度;b.受選地位指數,表明個人在群體中受支持的程度;c.受拒地位指數,表明個人在群體中受拒斥的程度;d.吸引率,表明群體中吸引作用發生的程度;e.拒斥率,表明群體中拒斥作用發生的程度;f.凝聚指數,表明群體凝聚的程度;g.相對聲望指數,表明一個群體受外群體成員支持的程度。③統計分析。主要目的在於檢驗調查結果的顯著性以及獲得轉換分數或指標。④矩陣解析。借助矩陣運算的方法對社會矩陣進行各種分析。將n×n的矩陣表作為初始矩陣,矩陣的平方所得的矩陣,其元素表示群體成員之間的二級鏈溝通狀況;矩陣的立方所得的矩陣,其元素表示群體成員之間三級鏈溝通狀況,餘類推。⑤因素分析。這是最新發展的一種方法,是對社會計量資料通過因素分析來研究群體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