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從一定意義上講,剛出生的嬰兒是同其他動物無多大差別的生物人或自然人。社會通過各種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漸學習社會知識、技能與規範,從而形成自覺遵守與維護社會秩序和價值觀念與行為方式,取得社會人的資格,這一教化過程即社會化。社會在不斷發展變化,人的社會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伴隨人的一生。社會學傢們一般把人的一生的社會化分為早期社會化(兒童、青少年期)、繼續社會化(中年、老年期)和再社會化幾個階段與類型。

>  社會化理論 19世紀90年代歐美社會學著作中已有社會化的提法,後來引起人類學與心理學界的關註。德國社會學傢G.齊美爾用社會化概念形容群體的形成過程。美國社會學傢T.帕森斯在《關於一般行動理論》(1951)與《社會系統》(1951)等書中指出,人性是經驗的結果。他認為,沒有必要把人性陶冶得完全符合社會的要求,隻須使他們知道社會對特殊的角色有哪些特殊的要求就行瞭,使他們成為在社會體系中發揮作用的成員。這種角色學習的過程就是社會化的過程。人類學傢從文化角度研究社會化,把社會化看成是文化延續與傳遞的過程,認為社會化的實質是社會文化的內化。心理學傢提出瞭劃分人的發展階段的理論,主要是從個性發展的角度研究社會化,認為社會化是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社會人就是通過社會化過程形成有個性的人。人的社會化對於傳遞人類文化,提高人的素質,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社會化條件 人能夠由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是因為具有特殊的生理條件:①人類具有超越本能的能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並遺傳下來的固定行為叫本能。本能包括與生俱來的欲望與滿足這類欲望的生來就會的行為方式,如雞孵蛋、鳥築巢之類。人類則具有超越本能的高級神經活動,在適應自然中能動地改造自然。②人有較長的依賴生活期,在成長中有一個生理上不能獨立生活的童年時期,這是人接受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化的基礎條件。人生下來的初期,生活幾乎完全不能自理,要依賴父母或其他養育者的關懷與照顧,這就決定瞭一個人開始就要在一定的社會中生活,耳濡目染地接受現實社會規定的生活方式,人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成熟,從乳兒期一直要延長到少年期甚至青年期,特別是人腦的結構,要到十三四歲才基本成熟,進行較完備的高級腦力勞動,積累大量的知識,為承擔社會所賦予的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③人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人與其他動物相比,在學習能力上相差很大。一般動物也有學習與積累知識的能力,但僅限於模仿,沒有抽象思維的能力,沒有創造力。人則有抽象思維與創造力,學習與積累知識是在加速的狀態下進行的。通過實踐使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動機和行為,形成獨特的見解,認識事物的本質,有計劃、有目的地從事一定的活動。這種學習能力是接受社會化的重要條件之一。④人有語言的能力。學習與語言是密切相關的。語言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勞動的產物。它是客觀事物在人類頭腦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現。人可以通過口頭和文字語言傳達信息、溝通思想,學習社會知識、技能和規范,達到社會化的目的。

  社會化內容 為使一個人成長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必須進行系統教育的基本內容有:①教導有關生產與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從傢庭開始,照顧嬰兒到教給兒童吃飯穿衣的生活自理能力,繼而教給青少年自謀生活的職業技能。特別是在小農經濟時期,傢庭是生產單位,又是進行職業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工業社會裡,生產活動從傢庭中分離出來,人的社會化途徑主要通過學校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科學文化的基礎知識教育,以及在就業單位如工廠、企業等不同崗位上,再接受職業技能訓練。特別是在現代社會即所謂“知識爆炸”的時代中,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教育事業發展的水平,社會成員的文化程度,已經構成社會現代化的基礎。學習現代科學知識,掌握現代社會生產技能,都是構成當代社會化的重要內容。②教導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工具之一。社會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與輿論的力量,使人們逐漸形成一種信念、習慣與傳統,用來約束個人的行為,調整個人與個人,團體與團體,個人、團體與社會整體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這是實現人的社會化的另一項重要內容。③樹立生活目標,確立人生理想。人總是為著一定的理想而生活的。社會通過各種途徑指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生活目標和理想,從而達到社會整合的目的。④培養社會角色。社會化的目的,是為社會培養符合於社會發展要求的社會成員,在社會結構大廈的各個環節充當適宜於各自身份、地位的角色。如在傢庭中,有夫婦親子關系。丈夫、妻子是夫婦關系中的兩個角色;父、母、子、女是親子關系中的四個角色。又如,工廠的廠長與工人的角色,商店經理與店員的角色等。每個角色都有一套權利義務與行為規范體系。社會化內容之一就是教育各種角色按其應盡的權利與義務,去規范自己的行為,自覺地為社會作貢獻。

  社會化方法 主要有:①傢庭教育。傢庭在社會結構中是一個獨特的社會化場所。童年期是人的一生中社會化的關鍵時期,而在童年期傢庭擔負著主要的社會化責任。傢庭中的親情關系,言傳身教,從語言、情感、角色、技能、經驗與規范等各個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從出生時起,就在具有種族、階級、宗教、地區等特征的傢庭中獲得瞭一種地位,所有這些特征都對兒童以後的社會化產生重要的影響。②學校教育。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向人們(尤其是兒童和青年)系統傳授社會規范、價值觀念、知識與技能的機構。當兒童進入學齡期以後,學校的影響逐漸上升到首要地位,成為最重要的社會化途徑。在傢庭教育的基礎上,學校使兒童學會許多新的知識。學校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取得社會成就的願望,為學生提供與更多的同伴以及成年人相處的經驗與機會,使學生步入社會後能夠更加自如地迎接各種挑戰。學校還有獨特的地位、角色、亞文化、價值標準、傳統,甚至儀式或禮節。學校裡的主屬關系很明顯,校長或主任有權決定學校裡的大事,學生要聽老師的話,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形成一種尊重權威、遵守秩序的觀念。③社會群體內部影響。社會群體可能是同輩群體,也可能是階級集團或一定的社區、工作單位。同輩人中的同學、同鄉具有許多相同的思想感情與語言習慣,在相互交往中容易彼此交流社會知識與處世經驗等。在階級社會中,人們處於不同的階級地位,有著不同的利益與要求,從而形成瞭迥然有別的價值標準、規范、心理、思想、習慣與氣質。在社區內,人們通過一系列頻繁的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習慣、心理。對許多人來說,工作是生活的主要內容,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工作單位中度過的,不同的工作單位以多種形式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化。④大眾傳播工具。在現代社會裡,大眾傳播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化手段。報紙、雜志、書籍、廣播、電視、電影、錄音與錄相等迅速地向人們大量提供有關社會事件與社會變革的各種信息,使人們開闊視野,看到一些自己無法親身經歷的情景,很快地學到各種知識與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