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機構的管理程式。又稱社會福利行政或社會行政。在社會工作方法中,社會工作行政發展最晚,但影響最大,現在已成為間接服務方法的主體。

  實施專案 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包括政府辦理的所有一般福利專案,如教育、衛生、公共住宅、社會救濟、就業輔導和就業訓練、社會保險、各種社會福利和福利設施等;狹義僅指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服務等。社會工作行政的機構是各級社會行政部門和各種社社會福利機構,一般分為全國性機構、地方性機構和單一性機構。中國社會工作行政實施項目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勞動保護、勞動保險、職工生活補貼、改善職工居住條件、公費醫療、合作醫療、婦嬰保健、兒童保育、優撫安置、社會福利事業、社區服務、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農村“五保”(保吃、保穿、保燒、保醫、老人保葬或兒童保教)、自然災害救濟、社會困難戶救濟、集體福利事業、婚姻管理、社團管理、社會風俗改造、社會基層管理等。中國的社會工作行政組織主要是民政部門以及勞動、衛生部門。

  主要職能 社會工作行政的職能主要有:①實現社會立法,將社會政策轉化為社會服務行動或社會方案;②使社會服務組織與社會政策的實施要求合理配合;③使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運用和分配;④建立有效的社會服務輸送網絡;⑤提高社會服務的效果與效率。

  社會工作行政人員的主要職能是:①領導決策單位及實施部門的工作;②瞭解社會工作機構可以滿足的社會需要;③負責制定或重新確立社會工作機構的目標;④制定適應社會環境及新的需要的短期和長期計劃;⑤與社區的社會機構、各種力量維持積極的關系;⑥向社區闡釋社會工作機構的目的、服務計劃與內容等,建立適當的公共印象,爭取獲得財力上的支援;⑦與社會工作機構當前及未來的服務對象建立並維持積極的關系;⑧作好預算計劃並爭取財力資源;⑨征召、任用、培訓及組織、領導工作人員;⑩管理各種資源、保存各種記錄和報告資料;⑪根據機構的目標及標準,評價計劃執行情況及工作人員的效率;⑫向相應的立法機構和社區報告整個社會工作機構的計劃和工作情況。社會工作行政既是現代行政的一部分,又是現代社會工作的專門方法之一。它與政府其他業務一樣,需要確立明確的目標、劃分職責、規定政策、建立有效的組織管理系統、合理地調配人事、健全人員招聘選擇和晉升制度、調整合適的工作環境、健全會計審計制度等,才能保證社會工作行政的有效運轉。

  方法和程序 主要有:①制定計劃或社會方案,包括實質計劃和程序計劃。各種計劃的范圍和內容,都應做到具體和周密。②社會工作組織的設計,即規定社會工作機構的結構。③人員部署,包括社會工作機構中有關工作人員的招聘、任用、訓練及管理人事行政的實現。社會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分為指揮監督的管理人員、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者、後勤事務人員、研究設計與教育訓練人員四大類。④領導與溝通。社會工作行政人員需采取民主方式的領導,工作人員更應以民主的方式、全心全意地給受助者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行政人員在領導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必須表現出合乎專業倫理、專業方法以及尊重工作人員人格和創造性的精神。溝通是領導程序中最主要的技術,應采取雙向交流方式。⑤協調。包括機構內與機構之間的協調。⑥監督與指導。這是社會工作行政的主要過程。⑦咨詢。其過程包括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目的是提高受咨詢者的知識與技術水平,修正其解決特殊工作問題的態度與行為。⑧預算和年度會計控制。預算包括科目預算、成果預算、方案預算、方案成果預算。會計人員應在經常性的協調會議上報告和說明有關會計事項。⑨信息管理。包括資料輸入、儲存、組織、管理、修正,信息傳遞;信息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檔案和電子計算機。⑩報告。有定期性報告和非定期性報告,包括工作人員個別定期報告、各部門的單位工作報告、各種方案的進展報告或總報告、各種工作評價報告、會計報告、專業服務報告等。⑪評估。包括機構評估和方案評估。對各種方案、各部門的工作以及全機構的行政措施予以評審,檢查過去一段時間的服務的實際效果、原定行政計劃目標與機構政策的執行情況。評估的方法主要是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和團體評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