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社會關係網中所處的位置。通常是根據財富、聲望、受教育或權力的高低和多寡作出的社會排列。生產關係是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在階級社會中,由生產關係所決定的人的階級地位是一個人的基本社會地位。

  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社會中結成多種社會關係,都可能獲得多種社會地位。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人們的社會地位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序列,如階級地位、政治地位、經濟地位、職業地位、權力聲望地位等。這些社會地位之間互相交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大體體上可以歸納為先賦地位與自獲地位兩類。前者指先天固定的地位,如世襲貴族、世襲奴隸、父與子等。後者指靠後天努力獲取的地位,如教授、工程師、廠長等。

  社會學十分重視對多種地位間的相互關系的研究。首先是關於地位一致和地位相悖的研究。地位一致指個人所具有的多種地位都處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如一個人兼有較高的階級地位、教育地位、職業地位。在社會流動較少和等級森嚴的社會裡,地位一致性較強。地位相悖指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地位高低層次不一致的情況,如一個階級地位較低的人獲得瞭較高的教育地位。社會經濟地位與社會聲望地位也有不一致的情況。社會學還十分關註首要地位的問題,這是指一個人在諸種地位不一致的情況下,有一種最突出的地位支配著其他地位,從而決定瞭他總的地位水平。在現代社會中,職業活動往往是人們最重要的活動,人們為之付出瞭主要精力,因而它通常是首要地位。首要地位隨社會條件與主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人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不利的首要地位,獲得自己所期望的首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