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雷德菲爾德

  美國人類學傢、社會學傢。生、卒於芝加哥。早年學習法律,1923年去黑西哥訪問,受到當地傳統文化的影響,返美後在R.E.派克的鼓勵下研究人類學。1926年赴墨西哥梯波茲特蘭考察,寫出《梯波茲特蘭,一個墨西哥村莊》((1930)。1927年為芝加哥大學講師,1928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學位。1930年任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副研究員。1934年晉升為芝加哥大學人類學教授,並任社會科學部主任(1934~1946)。自1930年起對墨西哥南部尤卡坦進行瞭長達16年的考察,還曾考察研究過瑪亞文化,並到過中國、印度、波多黎各等國以及歐洲。主要著作有:《尤卡坦的民間文化》(1941)、《小社區》(1955)、《農民社會和文化》(1956)等。

  雷德菲爾德的研究方法和理論受到以英國B.K.馬林諾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佈朗為代表的功能學派人類學的影響,同時在方法上還受帕克為代表的芝加哥學派經驗社會學的影響。當多數人類學傢把註意力集中在原始人及其文化時,他卻致力於農村社區這個文明社會的一部分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他在對農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變遷的研究中,繼承瞭H.J.S.梅恩、F.滕尼斯、É.迪爾凱姆的傳統,致力於區分民俗社會(農村)與都市社會,認為前者是小的、封閉的、不開化的、同質性的,是受習俗支配、強調組織化客體的神聖性的社會。民俗文化與都市文化共同組成瞭文明的連續統一體。雷德菲爾德的另一個理論貢獻是提出瞭大傳統與小傳統的概念。前者指社會精英們建構的觀念系統──科學、哲學、倫理學、藝術等等;後者指平民大眾間流行的宗教、道德、傳說、民間藝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