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延長人的壽命和人的老齡化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產生和發展 老年學的淵源久遠,可以追溯到古代東西方煉丹術及對人的長壽研究,但形成老年學這一綜合性學科則在近現代。20世紀40年代,生物學傢根據拉丁文geron(老人)與logos(學科)創造瞭一個新辭彙“老年學”(gerontology)。此後,老年學便統括對人的老齡化和老年人的研究,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學科名詞。1938年,,英國的一個科學傢團體組織瞭名為“老年研究會”的國際性協會,並自1939~1945年間舉行瞭多次會議,對推動各國的老年學研究發生瞭重要的影響。與此同時,世界許多國傢相繼成立瞭老年學會,如美國老年學會於1945年成立,荷蘭老年學會於1947年創立,蘇聯老年學會成立於1957年,加拿大老年學會成立於1971年。中國老年學研究約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4年中國召開瞭第一次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術會議。1982年中國社會學會設立瞭老齡問題研究組。1985年全國性的中國老年學會正式成立。

  老年學之所以在近代形成為一門綜合性學科,並在許多國傢迅速發展,大體有以下社會因素:①人的老齡化。因科學的發達、社會的進步等諸種因素的作用,人的壽命日益延長,使到達老年期的人數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漸增加。人口學通常認為60歲以上或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分別達到10%或7%以上,就稱為人口的老齡化。這種狀況在古代和中世紀是不存在的,當時人的壽命普遍較短。19世紀70年代,法國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國傢。②現代社會的工業化引起瞭社會結構和傢庭結構的變化,也使得贍養老年人的義務部分地從傢庭轉向社會;工業化社會發達的生產力使得老年人和社會都有能力蓄積和提供老年生活保障的社會保險金、退休年金等。③現代醫藥科學的發展為老年人壽命的延長提供瞭科學保證。④都市化和現代化社會的發達,使老年人的社會可見度日益顯著,成為社會上引人關註的群體。

  學科的構成及其淵源 老年學是在老年醫學、老年生物學、老年心理學和老年社會學等邊緣性學科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上述4個方面就是老年學的分支學科。

  老年醫學 對人的老齡化最早的研究,出現於醫學領域。其目的是治病延年。古代東方與西方煉丹術的發展,在一定意義上可視為古代的老年醫學。2000多年前,中國最早的醫學專著《內經》中已有不少關於老年醫學的記載,特別是其中的《素問》前三篇,專門講述瞭養生理論。東晉葛洪所著《抱樸子·內篇》、南北朝陶宏景編集的《養性延命錄》,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均有涉及老年醫學的重要論述。宋代陳直撰《養老壽親書》,是中國傳統醫學第一部老年學專著。西方古代許多醫學傢如希臘的希波格拉底和羅馬的西塞羅的著作中,也有涉及老年病的記述。9世紀波斯醫生阿維森納最早編著瞭被譽為老年病學經典的《醫典》。19世紀德國醫生C.F.坎斯塔特撰寫瞭《老年人的疾病及其治療》一書,初步奠定瞭老年醫學的基礎。1909年美籍奧地利醫生納肖根據拉丁文geras(老年)與iatrikos(治療)創造瞭老年醫學(geriatrics)這一名詞,並編寫出版瞭《老年醫學》(1916)一書。自此,“老年醫學”逐漸成為一門學科,隨後作為老年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為學術界所承認。

  老年生物學 其中心課題是人體衰老的生理機制。這種研究始於古代對長壽的探索。18世紀,法國博物學傢 G.-L.de佈豐對人類生命極限的研究,是老年生物學的一項重要突破。人體衰老機制的研究在細胞學、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的推動下,也取得瞭豐碩的成果。20世紀70年代,有關人體衰老機制的學說已達到百餘種之多。其中如遺傳鐘學說、體細胞突變論、蛋白質合成差錯學說、自由基學說、交聯鍵學說、廢產物學說、免疫學說、腦衰老中心說等,不僅在理論上是重要的突破,其中有些已具有臨床意義。這些研究為老年生物學奠定瞭基礎。

  老年心理學 對老年人的心理學研究,產生於對老年智力變化的關註。人們公認最早開創老年心理學學術研究的,是19世紀的比利時社會統計學傢L.A.凱特萊。他在《論人及其才能的發展》(1835)一書中,描述瞭人在60年間的心理成長過程。1884年,英國人類學傢F.高爾頓在倫敦國際保健博覽會期間測定瞭從兒童到老年人的各種心理數據。美國心理學傢G.S.霍爾1922年發表的《老年期》一書,被視為第一部專門研究老年人心理學的教科書。30年代,美國W.R.邁爾斯等人在美國斯坦福大學成立瞭關於衰老問題的心理學研究小組,其研究計劃被稱為“斯坦福晚成計劃”,研究的成果於1931年後陸續發表。這項工作被認為是老齡過程心理研究的第一次系統嘗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美國為中心的關於老年及衰老的心理學研究,有瞭很大的發展。如1946年美國心理學會增設瞭“成熟和老年”的部門。1946年,英國劍橋大學創立納費爾德衰老問題研究所等。

  老年社會學 隨著人口中老年人增加,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已成為社會學傢關註的重點之一。1948年出版的美國學者O.波拉克的《老年的社會調整》被認為是較早的關於老年社會學的一本基礎專著。此後在對老齡化和老年人的研究中,社會學的一些重要理論如角色理論、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等都產生瞭重要的影響,並奠定瞭老年社會學的理論基礎。

  學科范圍 老年學研究的主要范圍有:老年病的預防與治療、老年衛生保健、老年醫藥、抗老防老臨床研究,長壽調查與研究等;人體衰老機制、衰老原因的探究,人體器官老化征象的解剖學研究,人體細胞老化研究,老化的免疫改變等;老年人的感覺與知覺,老年人的記憶,老年智能,老年言語障礙,老年人精神病,老年人格與心理調整等;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與趨勢,人口老齡化的社會經濟影響與後果,老齡化社會特征,老年人經濟福利,老年人社會福利,老人教育,老人就業與工作,老年傢庭與婚姻,老年人越軌行為、犯罪和犯罪受害,老年人與宗教,老年人生活方式,老年人社會調查。隨著老年學研究的發展,已出現瞭向多學科滲透的趨勢,產生瞭老年人口學、老年經濟學、老年政治學、老年體育學等新的分支和研究領域。

  

參考書目

 夏廉博等編著:《老年學與老年病》,知識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