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成婚年齡劃分的一種婚姻類型。既包括老年初婚,也包括老年離婚和喪偶後再婚。因男女壽命的差異、社會風尚、道德觀念、婦女地位等因素,老年人的婚姻狀況具有與中青年人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社會、民族與時代也有差異。東西方社會對美滿、和諧婚姻都持崇尚態度,無論是西方社會中對“金婚”、“銀婚”的慶賀,還是東方社會對“白頭偕老”的祝願,均是對持久恩愛相依為命的老年婚姻的肯定。

  1982年,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表明:40~49歲人口中喪偶偶者比重為3.78%,50~59 歲喪偶者比重為12.63%,60~79歲喪偶者比重已達41.03%,80歲以上人口中喪偶者比重更上升為80.94%。這種狀況屬人類生命不可逾越的規律。男女因壽命差異,鰥居和寡居者在各年齡組人口中所占百分比亦有較大不同。女性隨年齡增長寡居者在各年齡組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速度遠較男子為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計表明:40~49歲年齡組至80歲以上者,各年齡人口組寡居婦女比重分別為2.1%、19.1%、29.1%、69.7%,而相應年齡組男子鰥居者比重則分別為1.7%、4.4%、11.9%和20.8%。男子鰥居者較少的原因除女性壽命一般長於男性外,還因男子喪偶後選擇婚配的機會較同齡寡居婦女多。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寡婦再嫁要受到社會的嚴重歧視,夫死守節成為封建倫理道德推崇的一種美德。20世紀50年代後,政府頒佈法律保護寡婦再嫁。80年代,中國老齡問題日益受到政府和社會的重視,老年結婚、鰥寡老人再婚均已作為“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內容,得到法律保護和社會輿論的廣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