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拉祜族固有的宗教。該族約30.4萬人(1982),主要分佈於雲南省西南部。直到20世紀50年代還保留某些母系傢庭公社制。清初已有佛教傳入,並同本族固有宗教相融合,成為主要的宗教信仰。20世紀初雖有天主教和新教的傳入,但影響很小。

  農業祭祀 ①祭山。在刀耕火種的年代,每年伐林墾荒,必先祭山。猛海縣拉祜族的祭山儀式是,先在地上插一棵小樹,燃燭撒米,念咒驅鬼,占卜吉兇。第二天,,如小樹不倒,則認為神示可砍伐;如小樹已倒或傾斜,則認為神示不吉,需另選山地。②祭種。播種前,全村集資買豬作祭品,由祭司主持祭祀種籽。祭後,各傢派人協助祭司先播種,而後各傢才能播種。播完,各傢在自己的地中央插一木棍,上掛裝有蠟燭、花朵的小竹籮,用以祈求地母保護作物茁壯成長和豐收。瀾滄縣拉祜族地區,栽完水稻,還要集中祭“田鬼”,各傢出米一碗、鹽一塊以及香、蠟等物,由巫師主祭。③嘗新。每年兩次。一次嘗新玉米,一次嘗新稻米。以嘗新稻米最為隆重,各傢殺豬祭祖。在嘗新的當天上午,先向神靈獻祭新米,再祭傢神;中午,在祭司和鐵匠傢吃“團結飯”(該族認為祭司和鐵匠對豐收有很大貢獻),慶祝今年豐收,預祝明年獲得更大豐收。④祭谷。收獲時,要舉行叫谷魂儀式。屆時,帶一隻雞到收割地,並用雞爪將稻谷扒進袋裡,表示叫谷魂回傢。然後,沿途一面撒谷,一面念咒,以免驚走谷魂。到傢後,殺雞獻神;並將雞腳和少量稻谷裝在一小佈袋內,掛在谷倉裡,祈求谷物經久不壞,明年再獲豐收。

寨神樁

  祖先崇拜 拉祜族較普遍存在以血緣為紐帶的大傢庭組織。勐海縣的拉祜族,大傢庭成員按性別組成“屋吉”。父系子孫組成男屋吉,共同供奉一個男祖先。女屋吉由母系和她的姐妹的女兒、孫女、曾孫女等組成,共同供奉一個女祖先。各屋吉各有一個傢長,稱為“屋唯高”,逢年過節帶領各戶祭祀共同供奉的祖先。一部分拉祜族供奉傢神“耶尼”,每逢農歷每月初一、十五、三十,過年、過節、婚喪、生育、遷移等均要進行祭祀。傢人生病也要向耶尼禱告,搬傢時,要先遷移和安置好耶尼“居處”。

  哀牢山區拉祜族,隻祭父母一輩。由長兄主祭,兄終弟及。如果父在母歿,兒輩自祭其母,父親則繼續奉祀其本人的父母。

  喪葬儀式 土葬、火葬並行。勐海縣拉祜族的葬儀,為頭東腳西,臉朝下,身體半側,雙手交叉於胸前。他們認為,死者如仰面平躺安葬,將給生者帶來災難。葬後,傢屬須用煮熟的豬嘴、耳、蹄和尾巴在祖先靈前獻祭,表示追念。喪葬當晚,全村群眾到死者傢中唱歌跳舞,以示驅逐鬼魂出寨。在實行火葬的地區,每個村寨有公共火化場。火化時,將遺體放在堆成四方形的木柴堆上;死者為女性,疊柴七層,男性疊九層。

  巫師與巫術 稱巫師為“畢摩”或“摩巴”。有的地區又將其分成不同的等級,大巫師稱“安恩路”,小巫師稱“周比”。也有將巫師分為紅、白、黑三種的,紅巫稱“畢摩尼”,白巫稱“畢摩普”,黑巫稱“畢摩那”。巫師為人占卜驅鬼。有的巫師宣稱頭痛、肚痛是觸犯雷鬼,須到村寨附近找一棵枝葉茂盛的樹,在樹下搭一竹樓,用米、飯、黃雞獻祭,送走雷神。其他如眼睛紅腫,被認為觸犯瞭月亮鬼;四肢浮腫是水鬼作祟;上山伐木後得病是冒犯樹鬼或箐鬼,均由巫師作法,施行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