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奠基人之一。據《新約》記載,又名掃羅,具羅馬公民身份的猶太人。1世紀初生於小亞細亞基利傢省的大數(即塔爾蘇斯,在今土耳其南部塞漢河口以北)。保羅為其羅馬名字。幼年曾受教於耶路撒冷著名拉比迦瑪列,原為嚴守教規的猶太教徒。入基督教後被尊為使徒保羅。署名保羅的書信,為新約的主要組成部分。

  主要經歷 保羅早年曾堅決反對基督教,並參與猶太教當局迫害基督教。據《使徒行傳》載,當第一一個基督教殉教者司提反被人用石頭打死的時候,他為打司提反的人看守衣服。後持猶太教大祭司的文書追捕基督徒,從耶路撒冷直到北方大馬色(即大馬士革)。到大馬色後突然改宗基督教(約公元34年)。據《使徒行傳》和“保羅書信”載:保羅改宗基督教,乃由於耶穌在他去大馬色的途中向他顯現。保羅書信還說到他所以承認耶穌是神子,是由於上帝對他作出瞭特別的啟示以及他認為自己的使命是把基督教傳給一切非猶太人。

  據保羅書信載,保羅改宗後,就到阿拉伯曠野中去苦修。後在敘利亞基利傢一帶傳教並到達敘利亞的安提阿。約於43年從安提阿西行,進行過3次傳教旅行,在小亞細亞、馬其頓、希臘等地設立教會。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中有一些觀點較保守的基督徒,主張非猶太人加入基督教必須嚴格遵守猶太教的律法規條,保羅表示堅決反對。他認為,隻要相信耶穌是救主就能作基督徒。約公元51年在耶路撒冷召開會議,討論非猶太人入教問題。據《使徒行傳》記載,當時教會領袖彼得和雅各支持保羅,允許對非猶太人入教采取寬松辦法。耶路撒冷會議以後,初期教會領袖之間的認識趨於一致,為基督教的發展創造瞭有利條件。約56或57年春,保羅回到耶路撒冷,把他建立的一些非猶太人教會的捐款送交耶路撒冷教會。在那裡他遭到猶太教徒的反對,不久被逮捕。由於他有羅馬公民籍,受羅馬當局的保護,故未遭猶太教徒殺害。他在該撒利亞被監禁兩年後,要求直接向羅馬皇帝上訴,最後來到羅馬。據基督教傳說,他在羅馬被監禁數年後,終被羅馬當局處死。

保羅見主 阿巴迪作

  著作 新約中有13封書信署名為保羅所作。19世紀中葉德國杜賓根學派認為其中隻有《羅馬人書》、《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和《加拉太書》出自保羅之手。現代不少學者則認為保羅所寫的還有《腓立比書》、《帖撒羅尼迦前書》和《腓利門書》。對於其他各書作者問題,意見紛紜。不少人認為《歌羅西書》和《帖撒羅尼迦後書》也是保羅所著,少數人還把《以弗所書》也包括在內。大多數人否認被稱為“教牧書信”的《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和《提多書》出自保羅,也有人認為這組書信中包含有保羅書信的一些片段。

  思想 ①上帝的義──因信稱義。《羅馬人書》是較有系統介紹基督教教義的著作。保羅提出,上帝的拯救在耶穌十字架的救贖上顯明出來。他強調信者因信稱義,“義”指人與上帝的正當關系。保羅認為亞當違背神命,從此“罪從一人進入世界”,於是人與上帝的關系變為不正常。人相信基督為他的罪而死,這樣人與上帝的關系就可以恢復正常,而重新被上帝稱之為義。保羅認為相信基督就可以脫離罪惡和永遠的滅亡,並且有復活的盼望,這就是基督教所謂“得救”;人得救主要靠上帝恩典;基督死在十字架上表現上帝對人的愛,是他賜予人的恩典,人接受上帝的恩典就可以得救。保羅還認為人所以得救是上帝所預定的,主要是著重於上帝對人的揀選和恩典,而非特指上帝預先規定某些人不能得救;②聖靈裡的生活──保羅神秘主義。保羅認為,人既因信稱義得到上帝的饒恕,就開始過一種神聖的生活。信者因信得與基督同死同活,分享基督復活的生命。信者在今世取得這種神秘經驗,來世可以有復活的保證,這種思想後被稱為保羅神秘主義;③教會──基督的身體。保羅稱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他認為信者既然與基督同死同活,就得以成為基督身體(教會)中的一個肢體,因此信者與基督的神秘生命息息相通;而所有信者互為肢體,他們之間也是息息相通的;④來世與審判。保羅指望來世的復活,並認為基督要在世界末日審判世界,建立天國。

  保羅的思想對後世基督教影響很大。他關於上帝預定的說法經奧古斯丁發展為預定論。他的因信稱義說為16世紀宗教改革提供瞭有力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