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即《亢倉子》,或稱《亢桑子》、《庚桑子》。唐玄宗於天寶元年 (742)詔封亢倉子為洞靈真人,尊《亢倉子》為《洞靈真經》。

  亢倉子本《莊子》中的寓言人物“庚桑楚”,道教奉為仙人。《正統道藏》所收《洞靈真經》,前有《庚桑子傳》,謂為陳人,得老君之道,居畏壘之山,其臣去之,其妾遠之。居三年,畏壘大禳。後遊吳,隱毗陵孟峰,道成仙去。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王士元《亢倉子》2卷。註雲::天寶元年詔封四子真經,求《亢桑子》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謂:“《莊子》作‘庚桑子’,太史公、《列子》作‘亢倉子’,其實一也。”韋滔《孟浩然集序》亦雲:“宜城王士源者,藻思清遠,深鑒文理。……著《亢倉子》數篇,傳之於代。”故此書乃唐開元、天寶(713~755)間王士元以《莊子·庚桑楚》為本,取諸子文義相類者聯絡貫通而成。

  全書9篇。除首篇《全道》采自《莊子·庚桑楚》外,其餘采自《列子》、《文子》和《呂氏春秋》、《新序》、《說苑》等。《用道》篇強調天、地、人、心皆不可信,“唯道可信”,並稱“咽氣谷神,宰思損慮,超遙輕舉,日精煉仙”為“高士之道”。《全道》篇敘養神養性之術稱:“物也者,所以養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是故聖人之於聲色滋味也,利於性則取之,害於性則捐之,此全性之道也”;“故聖人之制萬物也,全其天也,天全則神全矣”。凡此皆為道教神學思想之張本。

  現存何璨註一種,收入《正統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