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教清真寺。位於北京東城區東四牌樓。始建於明正統十二年(1447),為明代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穆斯林陳友創建。明代宗於景泰元年(1450)敕題“清真寺”三字。全寺占地約6000平方米。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主體建築高15米、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大殿,前部為木質結構,造型古樸。殿內20根直徑48釐米的大柱上,均飾以精心繪製的金荷花。中央3根橫樑繪有金色的阿拉伯庫法體《古蘭經》文。後部磚砌結構,不用木架,稱無梁殿。大殿抱廈南側有一明萬曆(1573~11619)年間的碑石,上刻明太祖贊頌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的百字贊詞,稱為百字贊碑。該寺還建有南北講經堂、大型沐浴室和藏有伊斯蘭教經典和文物的圖書館,館內藏有一部寫於元延祐五年(1318)的手抄阿拉伯文《古蘭經》孤本。還有一塊明代瓷牌,白地藍字,中間繪有阿拉伯文的“清真言”。全部建築顯示中國和阿拉伯建築藝術相結合的風格。該寺歷來為北京伊斯蘭教的宗教文化活動中心。1926年曾創辦清真中學;1929年續辦由濟南遷來的成達師范學校;1936年創辦瞭福德圖書館;1947年創辦瞭北平伊斯蘭經學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該寺先後兩次進行大規模的修繕。

北京東四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