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宗教。清代白蓮教支派。後改稱天理教。八卦之名出自《易經》。最早使用此名稱的,是明萬曆(1573~1619)間直隸灤州(今河北灤縣)石佛口王森始創的東大乘教。該教寫於順治九年(1652)的寶卷《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經》和寫於十六年的《銷釋接續蓮宗寶卷》,稱其教按九宮八卦分為三宗五派、九桿十八枝。當時的教主張某掌握中央、戊己兩宮,其他各宮則由其八位弟子分掌。各宮按方位到各地開教度人。其後,有的就改教名為八卦教或金丹八卦教。如乾隆三十八年(1773)張榮在在平谷傳金丹八卦教,收灤州董太為弟子。嘉慶二年(1797)張子恩勝和董太到密雲傳教,被官府捕殺。後董子懷信和佘旺玉接續傳燈,嘉慶十七年又遭捕殺,但該教活動並未停止。同治十七年(1891)曾為熱河建昌(今遼寧凌源)天主教士殺害在理教徒徐榮事件,起而抗爭。

  另說,八卦教源於清初山東單縣劉佐臣創立的收元教,因該教“分八卦收徒黨”,故也稱八卦教。據傳該教反清,劉佐臣子孫相承。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其子儒漢、孫恪、曾孫省過、玄孫洪等累次“犯案”,屢遭鎮壓,但行教如常,流傳影響也較大。

  嘉慶十八年(1813)的林清、李文成起義也是利用八卦教。捻軍的組織與八卦教也有密切關系。義和團更以八卦編制戰鬥隊伍。這些都是清初八卦教的餘緒,他們之間不一定有師承派系關系。還有的八卦教支派隻稱卦名,如離卦教、坎卦教等,實際已脫離本來的宗支,發展為獨立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