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李朝哲學傢,朝鮮朱子學派的代表者。字孝直,號靜庵,漢城(今首爾)人。官僚傢庭出身,歷任副提學、大司成等官職。1519年遭權臣勢力的忌恨被殺害,年僅38歲。著有《靜庵集》15卷。

  在哲學上,趙光祖持“理一元”論,認為“理為主而氣為理之所使”,“理”不為“氣”所動。他把“理”看成是第一性的,“氣”是“理”的派生物。在認識論上,他主張“知行合一”,提出感覺是人們對客觀的物質世界的反映這一合理見解。他說:“大抵耳、目、口、鼻鼻,聲、色、臭、味之欲,無非以氣而出也。”認為客觀的物質世界作用於耳、目、口、鼻等感官而產生聲、色、臭、味等感覺,感覺的欲望是由氣引起的。但他又認為這種“氣”歸根結柢是由人們格物窮理所致。因此,他沒有能擺脫客觀唯心主義立場。趙光祖站在儒學的立場上竭力反對佛教、道教和封建迷信。在倫理觀上,他主張“性善說”,認為“性無不善,而氣稟不齊,人之氣不善,氣之使也”,即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人之不善是由於人們所稟的“氣”不齊而產生的。

趙光祖墨跡

  趙光祖代表中小地主階級利益,主張廢除奴婢和“庶孽”庶子制度,限制豪強地主的土地兼並和特權,進行社會改革,提倡君臣相濟,實行王道政治。在同封建官僚大地主的鬥爭中,起瞭積極的作用。趙光祖的哲學和社會思想對朝鮮朱子學派和實學派都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