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思想傢郭沫若關於先秦思想史的著作。以輯10篇先秦人物思想批判和自我批判文章而得名,作於1943~1945年。1945年9月由重慶群益出版社初版,1954年人民出版社改排出版,1976年人民出版社改排重印。作者進行瞭若幹文字訂正。1982年收入《郭沫若全集·歷史編》第2卷。原書的《改版書後》,作者後改題為《蜥蜴的殘夢──〈十批判書〉改版書後》,收入《奴隸制時代》一書中。

  《十批判書》由《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孔墨墨的批判》、《儒傢八派的批判》、《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莊子的批判》、《荀子的批判》、《名辯思潮的批判》、《前期法傢的批判》、《韓非子的批判》、《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10篇文章集成。

  在《古代研究的自我批判》中,作者堅持中國社會經歷瞭奴隸制發展階段的論斷,自我修正過去認為殷代是原始社會末期、周代是奴隸社會開始、否定井田制的存在等論斷。本書對先秦諸子的哲學、政治、倫理等各方面的思想及其源流和演變進行瞭探討,並對其中一些重要人物和著作進行瞭考辨,有許多獨到見解,自成一說。這些觀點自發表以來,在歷史和思想史、哲學史等學術界引起瞭熱烈反響和爭鳴。作者特別聲明,他反對不加分析而籠統地表示反對或贊揚的主觀主義或公式主義的態度。他認為自己是以人民為本位的道理歷史地進行批判的,“合乎這種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惡”。作者說他所以比較推崇孔子和孟子,是因為他們的思想在各傢中,比較富於人民本位的色彩,沒有達到後代儒者那樣下流無恥的地步。作者對初期法傢也是肯定的,而對韓非的“法術”、“君主本位”思想和秦始皇的“極權主義”則持否定態度,並進行瞭尖銳的貶斥。書中對一些具體人物的思想、歷史作用的大膽評論未必精當,學術界至今爭論不已。

  《十批判書》與作者另一著作《青銅時代》為作者擬定撰寫的《先秦學說述林》的姊妹篇。該書重於評論,《青銅時代》則重於考證。(見彩)

郭沫若(1892~1978)

《十批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