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哲學傢、科學哲學傢。出生於匈牙利的一個猶太商人傢庭,原姓利普施茨。1944年在德佈勒森大學畢業。納粹德國佔領匈牙利期間,他加入瞭地下抵抗運動,後又改姓為拉卡托斯。戰後,他曾是G.盧卡奇的研究生,並加入匈牙利共產黨。1947年任教育部高級官員,1948年獲博士學位。1949年留學莫斯科大學。1950年春回國,後因政治原因被捕3年多。1954年在匈牙利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翻譯工作。他於1956年“匈牙利事件”後逃往維也納,後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贊助下前往英國國劍橋皇傢學院,開始其學術生涯。從1969年起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並成為K.R.波普爾的學生和同事,1972年任該學院科學方法、邏輯和哲學系主任,並兼任《不列顛科學哲學雜志》主編。1974年突然病逝。他的主要學術著作在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哲學論文集》出版,第1卷名為:《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第2卷名為:《數學、科學和認識論》。

  拉卡托斯早期著重於數學哲學的研究。他受波普爾的影響甚大,自稱波普爾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多地改變瞭他的生活。他通過對歐拉猜想的一場虛構的課堂對話,把波普爾的證偽理論運用於數學哲學之中。他認為反駁在數學中起決定性的作用,猜想的提出不能保證沒有反例出現,數學發展的過程則是一個以更深刻、更全面、更復雜的猜想代替原有較樸素的猜想的過程。他的結論是數學沒有必然性的基礎,數學公理的真理性沒有任何保證,因而必須把數學看成是“準經驗的”。

  拉卡托斯並不以推廣、運用波普爾的思想為滿足。他後來還批判、補充和修改瞭他稱之為“樸素證偽主義”的波普爾的哲學思想,提出瞭一種有獨到見解的科學研究綱領方法論。他認為不僅一切理論是可錯的,而且理論的經驗基礎也是可錯的,任何個別理論既不能被經驗證實,也不能象波普爾所說的那樣可以被經驗證偽。因此,拉卡托斯認為科學中的基本單位和評價對象不應是一個個孤立的理論,而應是在一個時期中由一系列理論有機構成的研究綱領。研究綱領以下列幾個相互聯系的部分組成:①由最基本的理論構成的“硬核”。它不容經驗反駁,如果遭到反駁,整個研究綱領就遭到反駁,放棄“硬核”就意味放棄瞭整個研究綱領。②圍繞在硬核周圍的許多輔助性假設構成瞭“保護帶”,對保護帶的調整、修改可消除研究綱領與經驗事實的不一致。③不準放棄或修改研究綱領的硬核的原則──反面啟發法。④豐富、完善和發展研究綱領的原則──正面啟發法。

  拉卡托斯建立瞭不同於T.S.庫恩,也不同於波普爾的科學發展的動態模式──研究綱領的成長。這就是當研究綱領與某些事實不一致時,科學傢不應急於拋棄綱領,而是通過調整輔助性假設消除反常;一個新的研究綱領內部也可能是自相矛盾的,同樣需要通過調整,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增加,並提高瞭預見性,它就是一個進步的研究綱領;但是任何研究綱領都會退化,如果調整後經驗內容減少或不能預見新的事實,那末它就是一個退化的研究綱領。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新的進步的研究綱領不斷取代陳舊的退化瞭的研究綱領的過程。拉卡托斯認為研究綱領的進步性是科學的劃界標準。但他又認為一個研究綱領是否真正退化,人們往往隻能在事後得知。

  拉卡托斯力圖創立一門新的更精致的科學編史學。在他看來,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他把科學史分為內部史和外部史。內部史是科學理論自身合理性發展的歷史,外部史是各種社會、歷史和心理因素對科學發展影響的歷史。他指出,內部史對科學的合理性發展起著決定作用,外部史則起影響作用。但他認為一切科學史永遠都是編造實例的哲學,都是無法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科學史。

  拉卡托斯成名較晚,去世過早。但他在西方科學哲學界卻居於比較重要的地位。他和庫恩等人被認為是科學哲學的歷史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