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拉法格

  法國和國際工人運動活動傢,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傢,法國工人黨和第二國際創建人之一。

  1842年1月15日誕生在古巴聖地牙哥一個法國葡萄種植園主傢庭。1851年,隨全傢返法,曾進巴黎大大學醫學院學習。1865年在比利時列日國際學生代表大會上發言反對波拿巴王朝,1865年底被醫學院開除。不久,到倫敦攻讀醫學,1868年任外科醫生。到倫敦後,他結識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教導下,擺脫瞭A.孔德思想和蒲魯東主義的影響,成為馬克思主義者。1866年,加入第一國際,任總委員會委員兼西班牙通訊書記。1868年4月,與馬克思的次女勞拉結婚。10月,回巴黎參加建立第一國際法國支部。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拉法格在波爾多組織瞭保衛公社的鬥爭。公社失敗後,他逃亡到西班牙。1879年,同J.蓋得一起創建法國工人黨。80年代末,參與第二國際的籌建工作。在工人運動中他與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伯恩斯坦修正主義和 A.-E.米勒蘭的叛變活動進行瞭堅決鬥爭。1911年11月25日逝世於法國塞納-馬恩省德臘韋。拉法格對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等都深有造詣,恩格斯稱他為“我們當中最好的著作傢”,列寧贊揚“他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最有天才、最淵博的傳播者之一”。他的主要哲學著作有:《馬克思的經濟唯物主義》(1885)、《宗教和資本》(1887)、《唯心史觀和唯物史觀》(1895)、《財產及其起源》(1895)、《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和康德的唯心主義》(1900)、《思想起源論》(1909)等。

  拉法格在哲學上的主要功績是反對新康德主義和哲學上的修正主義,捍衛和宣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揭露瞭新康德主義的反動實質,指出19世紀末資產階級企圖借助I.康德哲學來反對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義。為此,他對康德哲學進行瞭分析批判,肯定它含有承認“物自體”的唯物主義因素,批判瞭它的唯心主義和不可知論。列寧稱拉法格是從左邊批判康德主義的典型之一。拉法格還批判瞭J.饒勒斯的修正主義哲學觀點。饒勒斯宣揚人類具有正義、權利等先驗的觀念,對這些先驗觀念從模糊到清晰的意識決定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他企圖以這種觀點調和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拉法格批判說,饒勒斯講的這種“調和”,實際上是宣揚先有意識、後有存在的唯心論。他指出,是經濟的必然性而不是正義觀念引導人類前進,資本主義生產的經濟力量必不可免地要把社會引到共產主義。他反復闡明:人類社會的政治制度、宗教、哲學、文學等都是植根於經濟環境裡,它們在經濟的土壤裡獲得自己盛衰的原因。在反對法國當時流行的無政府主義的鬥爭中,拉法格捍衛瞭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鬥爭學說,堅持科學的國傢觀點,強調社會主義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然性。

  拉法格深入研究瞭大量的哲學問題,特別是觀念的起源問題。他用事實說明:人們有關物體的觀念、數和形的觀念等都是經驗和實踐的產物;關於上帝、鬼神、天堂、地獄等宗教觀念,不是先天的,它們是人和人之間關系歪曲的幻想的反映;把思想觀念的相對獨立性誇大為絕對獨立性、顛倒思維和存在的真實關系,這正是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拉法格是一個戰鬥的無神論者,他揭示瞭宗教的認識論根源和社會階級根源,把克服宗教世界觀同消滅資本主義制度、消滅群眾的貧困和文化落後聯系起來。他還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論述瞭美學和文藝批評的根本問題,反對把文學、藝術同產生它的經濟基礎割裂開來,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反對自然主義等。

  拉法格在理論上也還有一些缺陷,如沒有充分理解和重視唯物辯證法,有時陷入形而上學機械論;把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稱為“經濟決定論”;等等。